瀏覽單個文章
copernicus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Minas Faen
文章: 2,181
引用:
作者toyakoyo99
預計下次轉換到40-45NM製程時,就是NV中階以下全盤覆沒的開始

因為ATI目前的架構,只要經過製程轉換,就能又塞下巨大的SP海

現行的800SP如果能到1200-1600SP,中階也能到800SP

低階放個400SP左右就好

以目前GT200的架構,因為成本過高的關係,很難再塞下海量的SP

相對中階也難以上升SP...

因此會發現NV現在的中階卡,沒有使用GT200的架構來閹割

反而直接拿G92來閹割..儘管號稱SHADER二代

但是跟一代也沒有絕對性的差距

因此與其開發GT200閹割下來的中階卡

不如直接用112SP的G92來當中階卡,不僅能達到效果,也能省下晶片研發的成本

雖然換來的就是消費者無限的批評

不過換NV角度想,就算用GT200開發出閹割的100SP上下的中階產品

不僅效能不會贏過G92,還白白浪費開發成本

且在性能相當的情形下,G92和GT200閹割晶片的市場重疊

也會影響自己的去庫存化

所以...


個人認為ATi沒這麼好吃睡, ATi 目前是Die size 小, transistor 少, 很大的成本優勢
但是, 令人納悶的, 這麼樣的東西, 耗電量卻控制不下來, 下一代或許Die size可容許塞1600sp 但是耗電量呢?
看看55nm下, 4850和 GTX 260耗電量相當, 4870滿載功耗甚至和GTX285相當
(Idle功耗不重要, 而且真要比, 4870很難看)
真的去精算transistor產生的效能, ATi 其實一點優勢都沒有
GTX 285有 1.4B個, 4870大概 近1.0B (965M)
而4870 目前咸認的效能是 GTX 260 (216 or 55nm) > 4870 1G > GTX260 > 4870 512M, 和GTX 285的效能差距大概 40~50% (就是舊260和 GTX 285的差距)

因此, ATI和nV真正的差距在於die size, 問題是die size 的差距要能實際反映在價格上
不然消費者就賺不到, 賺不到就是回來比效能和功耗
現在看起來, ATI 真的有贏? 來看看以55nm來說
4870 (~180W), 4850 (~150W), 4830 (~110W), 4670 (~60W)
GTX285(~180W), GTX 260(<170W, 未知), 9800GT (~80W), nV沒有4670的對手
其實真的比起來ATi很難看耶, 除了吃不到的die size, 論功耗, 論效能, ATi樣樣都輸

假設真的改名9800GT=>GTS240好了, 真的要買的時候, 你會因為看起來很討厭
所以去選擇比他耗電多30W, 效能一樣的4830? (假設價格仍然像現在一樣都在4000左右)

nV的產品線尤其市中低階現在是極度混亂, 但是中階以上也就6(7)張
9800GT, 9800GTX(+), GTX260 (192/216), GTX 280/285, 而且論每瓦效能, 每張都贏

很可能的, nV 的GT300塞不下更多的SP, 很可能的 ATi 可再RV8x0塞下更多SP
但是以目前的情形, 也很可能ATi 控制不了他的功耗, 如果一張RV8x0 有1600SP, 但是功耗250W甚至更高, 到時PSU就會是個問題

nV的die size是很大, 但是那是他該擔心的...如果他因為這樣成本控制不下, 最後輸的很慘
那就是把他從消費者的checklist刪掉就是了
至於消費者而言, 合理的功耗和效能及價格似乎更重要, 去擔心公司的未來...好像是股東才該做的是
舊 2009-01-04, 12:53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pernicu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