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omLin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引用:
作者伊卡魯斯
即使片商沒那個意思,但是拍出來卻讓人覺得有那個意思,並不能完全說是被冤枉的!!
例如六福客棧我也不覺的他有刻意要辱華,他的重點是想呈現女傳教士的偉大!!
只是在表現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把自己對東方、對中國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用很平板的手法給呈現了!!
這即使不是導演或電影公司所刻意要呈現的,但卻是西方集體社會對東方的誤解或是單一印象導致而成!!
這當然可以批評,PromLin兄所批評黑暗騎士裡面辱華的情節,或許也是由此而來∼∼
但我們在批評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比例原則!!
這樣的情節是不是這部電影最主要想呈現給觀眾的??他所佔的劇情比例、戲劇張力、和扭曲程度有多少??
而不能說只要有華人為非作歹的電影,有呈現出華人經濟、治安、政治不佳的情節或鏡頭,不管比例多少一律都稱之為辱華!!
這是中國目前在處理所謂的辱華電影給人的印象∼∼就是不能夠提到他們一點點負...

以比例原則來看,《黑暗騎士》中的華人和香港片段當然只是全片的一小部份,而《六福客棧》中的華人和中國大陸則幾乎是全片的重心。不過除了比例原則之外,我們似乎還應該考慮到「必要性」和「作用性」,也就是說劇情有沒有必要這樣安排,而劇情這樣安排的作用(目的)何在。

要談論劇情的「必要性」和「作用性」,我們似乎必須詢問編導的原意才能得到確切的解答,不過我們仍然可以經由劇情所提供的線索來加以推測。當然這只是以觀眾個人的角度來推測而已,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無誤的。

我還是先從《六福客棧》開始談起好了(因為我是許多年前看的,以模糊的記憶來敘述或許會有謬誤之處)。英格麗褒曼所飾演的英國婦人Gladys Aylward其實只是一位平凡的貧窮女傭,她聽說中國大陸非常貧窮困苦(而且不知道有耶穌基督存在),於是她希望教會派她去中國傳教和服務,然而教會認為她學歷太低、不夠資格當傳教士。因此她省吃儉用將當女傭的薪水積蓄下來,然後自己想辦法克服萬難來到中國。這部電影的重要環節就是她如何以外國人的身份來讓中國人接受她,以及她要如何融入中國人的社會環境,因此對於當時中國社會環境的描述就有絕對的必要性和作用性,問題只在於描述的觀點是否夠客觀、是否有扭曲或誇大的嫌疑。而依照我們對當時中國景況的瞭解和Gladys Aylward的傳記來說(可以參看此篇文章: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251647&language=big5),電影中所描述到的那些婦人裹小腳陋習、村人思想落後迷信等等,其實也並不是外國人憑空想像出來刻意醜化我們的。

接著再來談《黑暗騎士》。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是高譚市中蝙蝠俠、檢警、黑幫和小丑之間的鬥法,而憑空增加的華人會計師和香港逮人片段就讓人覺得過於突兀和多餘,對於劇情的發展和題旨並沒有絕對的必要性和作用性,反而是讓原本就很複雜的情節變得更加混亂。我認為如果將會計師的角色改由白人飾演,或者將會計師角色和香港逮人片段完全刪除,對於整部電影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會讓前半段的節奏變得更加順暢。難攻博士也認為香港逮人片段是可以完全剪掉的多餘贅戲。至於為什麼要安排華人會計師和香港逮人片段呢?我猜測或許編導是想要找一個高度發展和罪惡叢生的東方都市,來跟西方的高譚市互相對照吧?而這個東方都市跟高譚市不僅是具有相對性,而且是有潛在的敵對關係的。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推測而已。

PS. 我要來趕《戰火浮生錄》的字幕了,近期內應該無法繼續回應囉。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封閉的空間打開一扇仰望藍天的窗.

我的部落格: PromLin的非主流部落
舊 2009-01-02, 01:17 PM #16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mLi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