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PromLin
先簡略說明一下(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撰寫《東方主義》的薩伊德(Edward W. Said)是美籍阿拉伯裔,後繼的學者史碧娃克(Gayatri C. Spivak)則是印度人。在後殖民理論的研究上,華人還算是比較後知後覺的。中東地區和印度等地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醜化應該是最嚴重的。
至於有沒有醜化華人的論定,有時候是相當主觀的,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標準。大陸認為《不可能的任務3》有「在陽台上晾衣服的鏡頭」是辱華,我也覺得這是有點矯枉過正。而好萊塢在二十世紀初創造出的那位穿清裝的邪魔傅滿州,長久以來華人就一直無法完全擺脫那種被醜化的負面形象。
《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1958)我是許多年前看的,好像以前也有人提到此片辱華,我倒是沒有那麼深刻的感受(或是沒有注意到)。這部片子是真人實事改編的,描寫一位英國婦人到中國的教會服務,後來在戰亂時協助一群孤兒逃亡。我記得...
|
薩伊德的書我有看,只是還沒敢碰東方主義就是了∼
以前提到六福客棧辱華的恐怕也是我,只不過沒什麼人附議就是了!!不管這是不是真人真事改編,他採用的角度都是以西方拯救東方為觀點的,通常這種不要臉的觀點還會稍微遮掩一下,英格麗鮑曼在此片當中直接背後發光了(這可不是形容),由洋人假扮的中國人俯伏在地用崇拜的眼光看英格麗鮑曼拯救這些受苦受難的中國人,如果這樣都不辱華,那我還真不知道什麼叫辱華了。
我很討厭那種用西方來看東方的社會和觀念並加以批判或拯救的電影,對他們不了解的文化一律認為是落後需要改進的,需要被拯救的,我認為透露這樣意識的電影才是真正需要加以撻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