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lexchao
對啊,所以很多人說會有收購折現的問題????還不如直接發現金!!!!!!!!!
略...
|
如果都發現金哪還有消費替代超過50%,都是現金了不是嗎?
因為這裡年輕人居多,所以自然會想到花掉與不足自己補差額,會多買一些
不是自己的錢最好花,也是會要看是否自己手頭是否寬裕,有沒有其他需要的付的費用
台灣理性消費者還是居多,否則政府就直接退稅了
不理性消費者是量小而消費額大,不過這跟有沒有發消費劵無關,行為變的不多
沒有這消費劵明年應該也會買,只是晚一點
沒事就血拼一族人數多還是一般人多?
促不促進經濟還要再看,政府說要創造2千億的商機
那就要每個持有消費劵的民眾,多花2.41倍(8678元)才辦的到,我覺得很難
台灣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才0.36而已
會因為消費劵而衝動買的當然是年輕一輩居多
其他人很有可能只是把明年需要買的費用,用消費劵來代替
例如家庭主婦一年去大賣場購物平時要花100000元
明年可能只是變成96400+消費劵而已 (金額和消費劵數會因家裡人給的消費劵數作增減)
一月份領到就把消費劵花光,對這些族群來說,難,會多花但是增加的量小
實質上並無達到刺激消費的用意,而且要每人多花2.41倍,中老年人又不太會亂花
還要想到有人因為要調頭寸或要繳啥費用而急需套現的情形,或者花極小額消費而換現金做儲蓄的人
年輕一輩的人口數會因為消費劵這誘因,能多幫中老年人的人口數負擔到幾倍呢?
裡頭又還有向父母伸手要錢的,那也是要看父母因為這次消費劵補助3600元而額外給不給,給多少?
如果平常就亂給習慣了的就不算了,就像前面所說的不理性的消費者
政府就是想說希望這把火能燒越旺越好,但能多旺?
現在必須要有持續性的大量消費才能不斷的刺激景氣,挽救頹勢
如果失敗了....很有可能引發通貨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