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今天下午去微風國賓看完1895了
發表一下感想
看了這部片
可以發現導演對於史實的考就的確有下過一番工夫
無論是服裝 佈景 道具都蠻符合當時的樣貌
可是對於片中演員的客語對白
我是認為說的太過一板一眼了
不夠口語化 或說 生活化
有點像是在客語朗讀比賽
至於片中所要表達的內涵
我感受到有母子間的親情 夫妻間的愛情 與兄弟朋友之間相互扶持的友情
可惜敘事的手法過於片段
讓我覺得不夠深入
讓我覺得好不容易鋪陳出來的感情
沒多久就結束了
覺得有點可惜
我當然知道導演最主要是要表現台灣土地上各族群團結的意念
但這也是我最嗤之以鼻的部分
利用流血抗爭(或是戰爭)的來表達要團結的意念
個人覺得真的太俗氣 太老套 甚至可以說太芭樂了
更何況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和平相處 相互尊重
無論是台灣島內的每個族群
或是台灣對於國際上每個國家
都是要和平相處 相互尊重
可是導演選用對日抗爭的題材來表達團結的意念
與戒嚴時代的國共抗爭或是對日戰爭來團結中國人
甚至與民主時代利用228事件的議題達成團結本省人的手法如出一轍
同樣是利用歷史產生的族群對立進而表達自我的團結
我個人看來實在是沒有必要
我相信要表現出團結的意念
一定可以不用族群對立的手法
舉例來說
同樣是李喬先生的作品
寒夜
描述台灣先民度過黑水溝來台墾荒
篳路藍縷團結努力的故事
公共電視已經翻成電視劇了
我認為這種題材所要表現的團結比起流血抗爭的族群對立團結更適合當下的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