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千島雷禪
台灣的知識經濟力無法與薪資有效地結合,關鍵在台灣的母語不是英語
如果台灣的母語或官方語言是英文的話,那麼台灣的就業市場就會和全球相結合
如果台灣本土的企業薪資過低,台灣人就會自發地跑去歐美、澳洲或其他地區就業
那麼台灣的企業就會請不到知識份子為它工作,必須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提高它的福利
說穿了就是台灣的就業市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台灣人大多數都跳不出這個框框
所以只能老死待在台灣任由企業主盤剝
而台灣政府並不是一個有力量的政府,對外它受到大國的制約,對內它控制不住國內的企業主
造成台灣的企業可以出逃、台灣的勞工難以出走的不公平現象
對台灣人來說,英語只能是第二外語
眾所周知的是,掌握一門第二外語所需要的才能和時間,是學習母語或官方語言的幾十倍!
台灣不乏英日語很好的人,甚至優秀的法語、德語人才也是所在多有
但是英文很好的MIT?英文很好的財經專...
|
同意一半一半
英語不是母語確實會讓學習比較吃力
不過日本英文平均比台灣爛太多卻也發展驚人
菲律賓大家都會講英語但國力也不怎樣
可見語言並非絕對
反而是制度面問題比較大
台灣就算把官方語言改成英語
只要還是只重勞力而不重視腦力
人才就算外流企業還是會從大陸等國引進勞力
福利等誘因並不會提高
至於人才出走國外
各國移民法多保障本國勞工
不見得台灣人能夠大量出走
就算可以可能也會像菲傭泰勞一般撿人家不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