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73
引用:
作者Pacifism
在下是單指印度佛陀時期的佛教
不是參雜中國思想之後的佛教


節錄一下

印度傳統的輪迴觀認為,自我(Atman)與業(karma)是輪迴思想的兩大要素。自我是造業的行為者,同時也是業力的承載者﹔而業力則是引導自我輪迴的方向,決定來生處境的唯一因素。因此傳統輪迴觀,有顯明的道德要求之傾向,同時善惡有報的道德律與生活原則,要依此輪迴思想才能得到確立。

佛教的輪迴觀並不反對傳統輪迴思想含蘊的道德原則,其採行輪迴思想的理由,相信有部分也是基於道德要求而來的。但佛教主張「無我」,便去除了傳統輪迴思想二大要素之一,因此歷來皆有人質疑「無我的輪迴觀」之可能性。但是佛教主張,所謂的輪迴不是個體自我靈魂的輪迴,而是生者所造之業力在進行輪迴。就像是一滴水,每一滴水有染有淨,內在具有不同的物質,而當每滴水匯入大海之時,大海泯除了每滴水的差別,郤包留了每滴水的雜質﹔這個大海就像是業力的大海,潮起潮落,波濤洶湧。我們不要局限於個體的自我來看輪迴,因為輪迴就像是一切生命所撴成的業力大海,在作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運動。

因此「無我」與「輪迴」原本相互衝突的概念,便結合一起形成「無我的輪迴」,成為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無我的輪迴」是相對「有我的輪迴」而說的,前者是解脫者的體悟,後者則為一般凡夫的見解。一般凡夫始終執著實體性的概念,認為萬物眾生之背後,皆存在個永恆不變的實體,因此也就會執著「自我」具有不滅的靈魂。不滅的靈魂,不滅的自我,使得「解脫」的方式朝向追求自我發展,對佛教而言,這樣的方式是求脫反固,因為對自我的執著乃是輪迴的動力。佛教認為想要中止輪迴,必須減低輪迴的動力,易言之,就是要減少我執。

「有我的輪迴」以為自我是實存的,所以生死輪迴便有其存在的真實性。而「無我的輪迴」則有世俗諦及勝義諦兩層涵義:「無我」告訴我們,「自我」即是本來無一物的菩提樹或明鏡臺,而生死輪迴則是無明所起的塵埃,如果沒有了自我,無明所引的塵埃將何所依附?如能體會這個涵義,生死輪迴便是夢中夢,幻中幻,妄中妄,吾人便毋須再對本來虛妄的事物感到煩惱,也就能夠從生死輪迴虛妄假象之中超脫出來,這是屬於勝義諦的範疇。「輪迴」則是告訴未能解脫的一般凡夫,既然依業流轉於生死之中,便要留意因果業報。因此「輪迴」保障了世俗的道德要求,這即是屬於世俗諦的範疇。「無我的輪迴」包含世俗諦及勝義諦二層含義,正表現出佛教出世與入世的智慧。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ISC/misc097735.htm

我是偏愛分析哲學的

所以很多東西就我來看是一整個硬ㄠ阿

解釋上來說

反正就是這個是世界沒有東西存在

就算沒有東西你還是要難過痛苦的活著

然後一輩子一輩子的痛苦的活下去

所以你要做好事或許下輩子比較不會痛苦

(其實就語意來說做不做好事 與下輩子的遭遇無關)

所以你要做好事或許會升級

(其實就語意來說升不升級 與下輩子的遭遇無關)

然後你如果抽離一點的話 你活的會比較不痛苦

一整個莫名奇妙
     
      
舊 2008-09-30, 09:30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