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arhelic
你是內行人,能否讓我問些問題
所謂detection limit是否本就會比sensitivity來得差
這幾天聽到一些熟悉LC/MS/MS量測的人提到儀器本身標注20ppb的靈敏度,
實測樣本雖無法達到那麼好,但要偵測最低到50-100ppb的含量絕不是問題,
就算只有100ppb好了,至少也比HPLC-UV的2ppm那種精確度為佳
你說應該從上游原料管制下手,我百分之百贊成,原料產地來自中國的,成品都
不用測了,全部下架,這樣最省事
|
首先,我說你外行並不等於我內行...這是你犯的邏輯錯誤
其次"analytical sensitivity"本身沒單位他是檢量線的斜率除樣品偵測的標準差。
所以啥靈敏度20ppb..基本上是錯的,而再不同濃度區段會有著不同的sensitivity。
而我也有錯,只憑記憶未多加查證,導致我寫錯偵測極限的定義。
後來查了一下,我剛說的是Rose criterion也就是區分signal跟noise的
準則。而實際上偵測極限是3-5倍的空白訊號標準差除靈敏度。單位則為濃度。
而你所謂的"50-100ppb的含量絕不是問題",有何論文支持你的說法?他的條件為何?而使用lc搭配tandem ms的確是非常精準的儀器,但存在的太多問題....沒那麼多儀器跟人才
來分析成千上萬的產品,研究生論文都不用作?就專門拿來分析產品?而這種儀器跟消費性
電子產品不一樣=.=沒那麼大產量。得到資料的解讀也必須要專門的研究人才,否則會冤枉
好人。四大光譜中最難讀最需要經驗的就是質譜,不同產品有著不同的干擾問題,就算是
分析組的教授也可能出錯。反到一般光譜好解讀不易出錯。真正要達到勿枉勿縱還要搭配其他儀器。不是一相情願沒問題=.=,一個兩個不是問題,十萬就是個大問題。
而你所說的產地在中國,我也知道你會提出這疑問。所以我在上一篇文不點明台灣該管理
好源頭。只模糊帶過,當然是要全部下架禁止進口=.=,不然南韓對美國的狂牛是什麼
態度?不能確保就不進口...如此而已。難道台灣從以前就進口大陸乳製品到台灣?大家只是
政商勾結下的受害者罷了。用了廉價乳製品,價格還猛漲
總而言之,版上有人貼過某人以hplc及流column的實驗,他也討論了他所遭遇的困難
而也有其他人搭配上濃縮所遭遇的問題。看都不看就憑著某人看specification所得到
的資訊加上自己的猜測100ppb不是問題=.=而對於別人實際實驗沖堤液問題看都不看,
如何能夠了解實際實驗的難度?
順便告訴你,該文作者"僅以"hitachi的hplc就可以測1ppm標準樣品了,所以不要再說啥
hplc 偵測極限2ppm這種沒常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