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ancelot0000
把商業片不成功來批判藝術片根本是個大笑話
而且非常牽強,難道台灣漫畫不行就得怪罪水彩或水墨畫大師
兩者根本不同領域
|
阿這個觀點也不錯小弟沒有想到
的確多拍商業片並不一定保證能有更多的藝術片產生
但是我相信改變大環境跟人們對電影的喜愛
對兩種片都是有幫助的
======================
to:
HVC-022
不好意思請多包涵
引用:
「希望政府要輔助」若出自電影人的口,那無非就是兩點:
1. 票房 or 市場
2. 人才 or 資金
貨是出自於消費者的口,我就不知道了。
所謂的國內不重視,是因為現在國片有大部分都不是大眾口味,
並不是台灣人很奇怪,只能逼著台灣導演去拍另類電影,
片子的主題就是如此,想捧場也難,這先後順序必須要搞清楚。
|
我也很好奇為何導演會去拍你所謂的另類電影(有錢賺誰不要賺? 為何要去拍比較少人會欣賞的片呢?)
而不願意拍大眾口味?所謂大眾口味是不是我說的大頭片呢?
會不會是因為國內不注重是所以他們寧可出國角逐影展呢?或者是因為別的?
這可能要請一些知道內情的前輩解說一下
引用:
並不是說美國有三百壯士,我們就要拍個三百勇士,
像征服情海、再見了可魯、幸福三丁目並不是相當大成本的片,
但是這口味是屬於普羅大眾市場,是台灣人可以接受,
|
這部份跟小弟是心有戚戚焉
引用:
你拍的片好看,能讓人感動,我情人節也可以去捧場。
何以叫做台灣市場不重視所以去迎合國際影評胃口?
|
之前有看到許多導演上電視專訪時都說政府的補助金很少還限制很多
很多都是舉債來拍的(別說電影了像是許多劇團也是)
像是楊麗英他老公的單車紀錄片(沒記錯吧?!)
所以我才會推論台灣的政府跟社會不重視(當然我沒有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所謂政府重不重視產業
比較一下政府當年推晶圓代工業跟現在的電影業就可以知道了
至於觀眾這方面就很難了
畢竟要讓民眾對各種題材都有興趣是很難的
但是要是推廣到世界其他地區各式各樣的觀眾就會多起來了耶(這也需要政府幫忙囉)
像是在台灣多舉辦一些國際影展等等
我想板上有許多前輩一定有更好的點子就不獻醜了
引用:
在你看電影之前會很重視這電影是否有得獎嗎?
應該還是看他的演員陣容與劇情吧。
|
小弟是最喜歡那種演員全不認識但是看完以後完全被電影本身吸引住的那種片
我想大多數的觀眾還是以是否有得獎以及演員作為是否近戲院的第1考量因素吧
那既然要拍大眾電影還是要考慮這個因素吧
可能有點離題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