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VC-022
國片是很爛,但說是模仿日本這個「小島國」我完全不同意,
日本是有很多商業型的片子的,雖然梗很爛,但志不在得獎的很多。
整篇都沒說重點:
台灣導演多半是在探國際影評的胃口,
總是喜歡挑戰很禁忌的話題,把台灣拍的不像台灣,
日本永遠可以把日本拍的很日本,宣揚自己的特色,
美國當然也一樣。說到學日本的,韓國最成功。
台灣電影殺青永遠是趕在國際影展之前,展完過一年才回台灣撥,
新聞已經看過某女星走什麼鬼紅毯,等到世人忘記後才又放映,
又說政府不補助、說沒有培育電影人的規劃,
天啊,什麼天邊一躲雲誰要出資贊助?哪個後生可畏的人會當主角?
|
如果有誤會兄台的意思還煩請指正
所謂政府的幫助並非是要為了得獎或是要看是否有有名的導演或演員來選擇的
目的就像是當年鼓勵半導體科技業那樣
來創造一個良性的電影工業環境
要是非得看得不得獎有沒有名才補助
那就跟去找金主沒有差別了呀?!
台灣導演想去探國際影評的胃口也沒啥不好
至少在國際上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國內不重視的情況下往外發展也無可厚非
倒是最近看到版上有幾部國片還不錯希望國內電影的未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