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品牌電腦或伺服器上市或銷售時間多半在一年半以內,銷售期結束後就會再推出新款的機種。
通常製造商會要求這些品牌廠商購買備品零件,因為幾年之後根本不可能因應這些品牌廠商的需要再重啟生產線來製造。
況且很多零組件產品製程年年更新,難道真的有人會認為現在買到的Pentium Pro伺服器專用CPU是最近才製造的嗎?
而且品牌廠商向製造商訂購零件,其價格也不是像當初幾千幾萬台的大批訂單能比的,所以通常品牌廠商會在該批主機銷售期結束後預定一個時間範圍,向消費者提出延長保固的服務(當然廠商也會多少賺一點),目的就是要拿消費者的錢去買零件然後等待客戶需求。
其實採購商用設備應該有成本攤提的概念,你希望它能用多久,就必須準備相對的成本來因應。
以上是針對電腦主機之類的產品來說明,屬於整體一致化的3C產品如螢幕、手機廠商就不會這樣做。
當你五年保固的螢幕壞掉時,廠商很可能會送還給你一台最新規格的螢幕。
手機廠商可能當初和代理商就談好,進貨1萬支手機,送100支新機備品當作殺肉貨。
所以當我聽到許多人抱怨過保維修費用過高,我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難道消費者想的一定就是對的嗎?他們付出多少代價去取得長長久久的維修服務?廠商就應該保修到底嗎?
站在商人或者消費者的觀點看,其實沒有任何一方一定是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