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ipper.
*停權中*
 
fipp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77
其實代理商對原廠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消庫存........聽過硬塞貨吧!沒錯,就是這樣。

Dell模式過去是成功的。我們先從好的一面來說,Dell從網路、電話等收集訂單,統籌數量後在跟個別的工廠下單,如顯示卡、機殼等,等個別的廠商都生產好後,送交離生產點很近的Dell,再行組裝後出貨。(組裝部分不清楚是Dell還是委外出去)

這樣的好處是Dell 0庫存!賣多少、下多少,不必負擔庫存的風險,資金的運用更為靈活,也沒有所謂的呆帳的困擾。這使得Dell資金運作在當時是全美前幾名的!比起其他電子產業來說,預估生產量與市場需求,一次大量生產來看,風險是小的很多。

但是,問題點來了。大家都知道大量生產、產線不要停頓,這樣才能使得成本大量降低。Dell量是很大,但是放眼望去,他的產品是多樣的,少量多樣的產品線,生產線的調度、字據的更改都還是需要停擺的。就算把多樣的零件再分出去更多的廠商,那Dell是否養的起更多的廠商,這就是另一個問題。

好了,知道了Dell生產成本可能沒有比大量生產的商家來的多,而且Dell也算是價格實惠出名的。那在這便宜的售價與較高的成本,Dell怎樣才能榨出更多的利潤呢?

答案就是可憐的工廠...前面老飛俠就有提到了...

而Dell模式也不是到哪都行的通的。同樣的銷售模式,在美國Dell的知名度很高,在台灣?也許未來還可以看見Dell的商品在大賣場出現喔....

不過銷售模式沒有哪一種是最好最棒的,適時的調整才是最好的方式。Dell剛被敲下個人電腦第一的位置,我想他也要開始改變了。


另外APPLE的例子,我認為不太適當...

與其說他是個電腦製造商,不如把他想成3c界的LV、Prada、Paul Smith等。

他創造流行、創造話題、外觀時尚,買他其實跟買精品差不多。(先不論產品本質)

而品牌價值,也反應在他的售價上....把APPLE換成ASUS主機板,其實也可以啦...

而APPLE的出貨量也要考慮一下...
舊 2007-12-17, 12:33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pp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