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amesjuang
那不就意味著, 要隨著燒錄片,不斷更新你的燒錄器和DVD錄放影機摟
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一台機器有時候保養的當 ,可以用好幾年,怎麼可能為了新出產的燒錄片
有好的寫入品質去更換機器, 這是浪費的行為吧
如果是這樣, 我不會再買燒錄片, 太差勁了
|
事實就是這樣.....
在CD-R年代,由於染料幾乎一家獨大供應,差異不會到哪裡去,那時候CD-ReWriter的韌體更新幾乎沒有什麼關係,有沒有更新都不見得有多大的影響。很多人買了CD-RW到廢棄不用之前根本沒聽過firmware是幹嘛的。
進入DVD-ReWriter時代就不一樣了,dye多樣化跟自行研發,這時候韌體的重要性就很明顯佔了重要的部分,因為必須對不同的片子做校正,以調出更好的品質,這當然包含片子的適性倍速。看看韌體做的更新內容知道了...
老機器不是不能燒新片,但是想要燒出跟新機、新韌體調校一樣頂呱呱的品質,不就有點老驥伏櫪的一相情願囉?!
dye的調校是一門學問,同樣韌體調校也是一門學問,燒錄本來就是所謂適性搭配的組合,畢竟所有倍速的大家樂,就算是三菱也做不到呀!

否則三菱湛藍AZO,怎麼搞不到1x~52x,而必須另外調出SuperAZO呢?
適性範圍也不是新觀念的討論了,之前有關overspeed跟高倍片低倍燒品質不見得好的時候就有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