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0948217712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908
引用:
作者Raziel
補充樓上說的.

嚴格說來.....PI要快,除了更有效的CPU架構能帶來進步,基本上是拼時脈(記憶體參數也有點幫助).
未來的趨勢是多核心, "總運算力"這件事在PI上是看不到的. 對CPU"強"的新定義已跟不上.

跑13秒的四核再怎樣也比跑12.5秒的雙核要能輸出更多運算資源.

從早期的幾十秒,到目前的破十秒內,PI數據也無法給用戶直覺的參考.

60秒 vs 55秒的效能差距, 與15秒 vs 10秒之間的效能差距, 兩者可是天差地遠.

沒有辦法判斷"PI進步多少秒=總效能提升多少" 只能粗分的比出 "誰的單線程比較快" 而已.

現在破十秒之後,相信不算短的時間大家的天花板是9.x秒, 縮到以0.0x秒作為差距的比較.

要進到8字頭,我看還是等原生四核Nehalem甚至32nm的CPU看看有沒有一絲絲希望.

說這些是要突顯:未來更高效能的主機板/零組件設定的誤差值可能都要小過PI的測試值...



單線的 SuperPI 還是有意義的, why, 因為目前的程式除了少數的 game 外,有誰能跑多線並"自動分配" CPU 資援,在 AP 非多工設計與Windows 對多工程式也沒有特別設計演算法,多 CPU 的用途只是讓使用者在用 BT, 轉檔與上網等文書多方位同時工作的正常使用習慣下,讓多核心能"將 loading 分別負責"(不知道 Windows 有沒有寫這個重要功能還是使用者要進入工作管理員"手動"分配).

所以目前90%是AP單工的情況下(繪圖計算除外),單線的效能還是很有參考價值,但我覺得 HD 效能我更是重視.畢竟它最慢,電腦給人慢的感覺 HD 至少佔 50%的責任,頻寬是另外的 30%,其它 20...., game 要特效全開的人性自覺性問題吧.

舊 2007-11-18, 08:29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094821771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