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其實語言的使用相當程度建構了我們所認知的真實
當我們用"請願"來描述為樂生奔走的學生
自然其行為具有較大的正當性,特勤人員的舉動倒似乎引人非議
不過如果我們用所謂比較本土的言語"嗆聲"
那麼接下來的思緒很容易進入藍綠對立,就是要給你難看等等聯想
這些行為就不再具有表意自由甚至為民請命的正當性
而只是秩序的擾亂者
特勤人員所做的,也真的就是維安和保護元首安全而已
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稱呼這幾天所發生的所謂"嗆聲"事件?
把每一個不同的個案(高雄肉販,愛河紅衫軍,音響展查理,樂生團體)都以所謂"嗆聲"看待適當嗎?
更重要的是,一個民選元首,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民眾?
(以下刪去數百字,因為想起來這不是政治版)
願台灣更成熟,更民主,更幸福,更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