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yun983
讓你更  一下
台灣少棒出過很多怪物級的選手,像現在誠泰Cobras的內野手施翔凱,
也曾在少棒丟出77 mph(126 km/h)的球速,
不過最扯的還是鄭嘉明,在少棒就上了80 mph(130km/h),
在大家最熟知97年IBA青少棒賽,鄭嘉明當年國二,
球速則來到87 mph(140 km/h)...
如果鄭嘉明能長的跟他哥一樣高,如果鄭嘉明沒有被過度使用,如果...如果...
唉... 
|
台灣以前打威廉波特 根本擺明就是要大人打小孩 這也種下後來LLB不讓台灣去玩的原因
當然理由是因為組成規則不合標準
想想 平平12歲(超齡造假不在此例) 台灣投手跟美國投手站在一起 根本是大欺小
印象最深的就是1987年的那屆,有看到小六身高就超過160的嗎?足足比美西隊的投手(應該是叫賈西亞)高一個頭,那個投手身高14x的樣子.足足多二十幾公分. 站在少棒比較靠近打擊區的投手丘上,腳一蹬,手一伸,感覺已經去掉一大段距離了,加上130公里時速的球. 對手打的到才有鬼. 美西那位投手據說在頗有名,因為在地區預賽創下連續好像40局還是50局左右沒失分. 結果決賽遇到台灣,三局拿下21分,最後是一邊投一邊哭,讓教練帶回休息區.
講真的 真的感覺蠻可憐的.
那時候 台灣比賽常會出現 就是因為贏太多 所以 放棄進攻權 讓對手連續可以六出局九出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