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慶幸今晚欣賞到一部十足滿意的好萊塢動作電影,平常相當在意戲院音效優劣的我,竟然在整整2個小時裡面,完全忘記動態音場是否銳利;低頻是否足夠。因為一開場,熟悉的配樂馬上連同緊湊的劇情完全吸引住我,當雙眼已經完全被銀幕的影像震顫住時,我已經嗅出今晚沒有白來的氣氛了。
跨越五年的續集電影,第二集跟第三集都是相同的導演,不過,整體劇情的架構都依據第一集作了相當細膩的連結,最主要應該是三集的編劇都是出自同一位作者的緣故。第一集看到的是傳統諜報動作加男女感情滋長的間諜片型,到了第二集,復仇與追求真相成了影片的主要命脈,今年的第三集,可以這麼說:編劇繳出了一份最佳的結案報告。透過導演的細密分鏡,高度營造緊張氣氛的手持攝影,再加上剪輯發揮有條不紊的快刀勁法,將主角自我追尋的身份之謎,一層一層的剝開,在此同時亦揭發了官方情報網訓練殺手,假愛國之名行殺人任務之實的醜聞。
其實,我相當建議必須有看過前面兩集之後,才會在第三集裡面享受到充分的快感,就像看「24反恐任務」一樣,它是連續的、是緊湊的。否則,單看第三集雖然也會有****迭起、目不暇給的劇情,但是整體趣味是會打折扣的。反之,當熟悉前兩集的來龍去脈時,你一定會像我一樣,不斷驚呼,恨不得起立鼓掌叫好,因為實在除了「太精采」三個字以外,也找不出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或許,一般觀眾比較能夠接受今年「終極警探4.0」銀幕特技所堆砌出來槍林彈雨的效果,畢竟它確實達到了電腦營造一切不可能的奇觀,加上3分鐘一個小高潮,5分鐘來個大高潮的公式,一路狂飆上天下海,觀眾也是充分享受到娛樂的目的。而神鬼認證三集系列,堅持傳統諜報動作的路線,主角一路運用智慧跟訓練所學,借力使力,不論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或是善用兵法故佈疑陣的使用,確實讓觀眾感受到一份更貼近真實的生命力。
紮實的戲劇結構,還是得靠演員來加分,如果說「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成功地將「詹姆斯龐德」從新詮釋演出。那麼,麥特戴蒙(Matt Damon)在本片所塑造的主角「傑森包恩」倒是近年諜報類型影片的最佳銀幕典範。
關於劇情,我不想透露太多,電影在不斷的追、趕、跑、跳裡面,看到了編導劇組的創意,也見識到後現代藝術,零碎拼貼的手法。倫敦的監視系統,是出了名的綿密,現代資訊社會的特徵就是資本主義掌控的局面,地面無所不在的監視網,天空層層覆蓋的衛星,國家體系以監控來達到管理人民的手段,以「監視、監聽」來達到打擊犯罪的方式,觀眾在「全民公敵」一片早就見識到衛星資訊的威力,影集「24反恐任務」用不斷的在電腦網路跟手持通訊裝置裡互搶先機來扭轉劇情,本片在行動資訊的靈巧運用上,更是三集之最。另一個有趣的思考,「終極警探4.0」是用電腦駭客入侵癱掉國家的交通、金融、民生體系為劇情架構,最後倒是靠著「約翰麥克連」拼了老命,才能拯救整個危機。
兩部影片交相比較,倒是蠻吊詭的,不過,這個暑假還是不能錯過「神鬼認證3-最後通牒」跟「終極警探4.0」,兩道口味不同的菜,品嚐起來都是相當美味的。
歡迎光臨我的Blog
http://www.wretch.cc/blog/paul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