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yatin
「公文」要字句斟酌的原因主要是要方便歸檔,
文意清楚的發佈,命令貫徹執行!
主旨、內容、條理都具備,才會讓由上到下的命令、由下到上的意見完整的傳達!
而且語言這種東西是約定成俗,FYI、ASAP就算是美國人,假設他是第一次接觸,
我相信也有可能看得一頭霧文,所以私人信件或是意見交流是有可能使用,但比較正式嚴謹的命令文件或是意見回報,應該是看不到這類約定成俗的縮寫!
|
傳統公文那種非白話用語和大量形容詞、副詞的敘述習慣,
是寫給長官自己欣賞用的,而不是用來服務
給人感覺好像是不入流的文學作品,
在科技產業,文件要給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人看,
台灣的公文就算翻成很好的英文,
我想外國人看了大概會瘋掉.....
我是沒辦法接受公務員為了寫公文在那邊字字斟酌想半天,
假如是外交文件必須謹慎小心、話中有話我可以接受,
但一個基層公務員正事不做在那邊想公文,
我就很難理解,
只會讓人覺得台灣公務員效率低落,還像過去農業時代的文書官員
只注重形式上的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