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小昭
嗯~
目前台灣最大的乳製品進口商剛好是小弟的客戶
日前與該公司主管閒聊得知烘焙業的確十分慘淡
去年全台至少倒了三百家,今年預計會更多
就連統一和全家原本也有意搶佔烘焙業
但也因為環境實在太差而暫緩計畫
以他們的分析
原物料上漲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終究原因還是麵包店數量過多,大家搶食這塊大餅利潤降低
又逢景氣不好買氣低迷,撐不住的就垮了
以進口商的說法
十幾二十年前麵包店約有三成的利潤,做什麼賣什麼
如今是客人想吃什麼就得做什麼,每天需準備一堆麵包給客人挑
沒賣掉的過保存期,就是損耗也是成本,有一成就不錯了,麵包店的優勢已不在 ....
談到漲價,每個人都不爽,但個人認為要有完整的規範
如限制開店數量,多少人口可以開立幾家麵包店,而不是讓大家無限廝殺,結果是商店、消費者雙輸..
|
就最後二句而言,是不合理的也難以實行…
我國並非共產國家,所以無法做到這種程度也不必要…
物價上漲是正常的,但必需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如防籠斷、獨佔之類的…
多數物價上漲也是可控制的,但當前政府的不作為進而造成非理性上漲,是一大主因…
例:
如米價高漲原因若是稻米欠收,那麼可以短期開放外國米來穩定米價,回穩之後逐漸減少外國米進口量…
諸如許多物價的上漲,政府都能有相關的作法來應對,但政府的不作為就造成當前的全面物價的非理性上漲…
(目前只是初步,一但惡性循環成立,會一波接著一波,1影響2而2又影響3逐一到10然而10又影響1跑完為一輪。差別是快慢而已)
政府的不作為不僅是在物價上漲,連部份農產品產量過多,造成出貨價大跌但實際上農民低價出貨但產品到了消費者手中還是沒有便宜到哪裡去,那到底肥了誰…
這個肥肥的中間層就是問題點,政府也是不作為放任其…
許多問題點都是易見的,只是政府不作為,而不作為的內容是什麼呢?!
多數是為了利益!
接連幾年政府相關的弊案一件比一件大、一次比一次扯,但我國人民都麻木了…
人民麻木不仁最終的惡果還是要由人民來擔,我國目前正陷入這種惡性的循環中…
PS:目前為官的標準若不是以有沒有能力或做的好不好來分,那我們又如何能要求當官的要做好本份呢?
(立埸正確若是目前政府唯一要求的為官之道,那人民只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