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mma0420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補幾則較詳細的新聞
唉...真的是太突然了


-------------------------
楊德昌辭世:國內電影界同感惋惜,台灣新電影重要先驅中廣新聞
2007/07/01 18:00
楊德昌去世,消息傳回國內,電影界一片欷噓。資深影評人景翔表示:楊德昌執導的影片數量不多,但每一部幾乎都引起很大的震撼及討論,從敘事的手法,拍攝的技巧,都有相當多的突破,正因為楊德昌的原創性非常強,因此,創作之路也顯得相當寂寞,2000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影片「一一」,甚至根本沒有在台灣正式放映過,相當可惜。景翔認為:主管電影的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回顧楊德昌重要的作品以及貢獻。楊德昌近年來則是執著於拍攝動畫長片,可惜因為資金及技術問題,未能完成。

電影導演楊德昌在美國不幸去世的消息,週日下午傳回國內,在媒體轉述下,國內電影界的人士都感到訝異與惋惜,得年59歲的楊德昌,生平一共拍過八部重要的電影,第一部是在1982年,與其他三位導演合拍的「光陰的故事」,這也是台灣新銳導演的初試啼聲,開啟了後來台灣新電影的風潮。

楊德昌1983年拍攝的海灘的一天,被認為是引進台灣新電影語言最重要的一部電影之一,雖然片長遠超過傳統電影的放映時間,但是在楊德昌的堅持下,原片一刀未剪,創下先例。資深影評人景翔說:他採用歐洲式的美學觀點,劇本的結構上面,故事的一個接著一個套連,在當時都是令人印象深刻。

楊德昌隨後所拍攝的恐怖份子,青梅竹馬,獨立時代,估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等等幾部影片,幾乎每一部都引起相當大的討論,特別是恐怖份子,當年在從未獲得個人獎項的情況下,拿到金馬獎最佳影片,每一部電影,楊德昌都採用了許多新的創作元素,對台灣的電影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刺激與震撼。

2000年楊德昌的作品「一一」獲得坎城最佳導演,也成為目前為止,唯一獲得這項殊榮的台灣籍導演,可惜的是:這一部以「台北」為背景,講述一家人的感情及生活起落的故事,因為楊德昌的堅持,根本沒有在台灣的電影院上映過,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也從來沒有機會欣賞過這部作品。楊德昌晚年創作的腳步顯得相當孤寂,近幾年則是堅持創作動畫劇情長片,卻因為資金及技術問題,黯然結束。

景翔說:也許楊德昌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同,但他的堅持創作精神,值得觀眾一再玩味。主管電影的政府部門或機構,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讓國人能夠重新回顧這位導演重要的一生。

------------------------------


新片追風 磨掉楊德昌的一切
【聯合晚報╱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 2007.07.01
知名導演楊德昌台北時間昨天病逝美國家中,消息傳出後國際影壇友人莫不感到震驚與難過,誰都想不到,七年前讓楊德昌攀登電影事業高峰的電影「一一」竟會是他的最後遺作。

楊德昌七年前執導的「一一」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榮獲當年最佳導演獎,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華人導演,當時國際影壇即看好這位電影語言完全成熟的大師級導演可以創作出令人更為驚艷的作品,但事與願違,楊德昌自此之後非但未再拍攝出新的作品,且身體與財務雙雙出現問題,最後抑鬱病逝他鄉,實讓人不勝唏噓。

在「一一」得獎後,很多外國資金都想找楊德昌拍攝劇情長片,而楊德昌手頭上也有好幾個不錯的劇本,包括一個以二次大戰為背景的戰爭史詩片,不過從小就醉心於動畫的他,卻決定利用此人生高峰召募資金拍攝生平第一部動畫電影「追風」,這部2002年與成龍一塊宣布的案子,本計畫今年完成上映,但孰知他真正執行後發現「想與做」之間有非常大的差距,除了製作技術有很大的瓶頸須突破外,資金更是問題。

據了解,楊德昌沒想到製作動畫「用錢如流水」,耗掉兩億多台幣,竟只完成十多分鐘的內容,雖然拍出來的東西非常精緻,但用錢實在太兇,股東不想再出資,且懷疑公司的帳有問題,要求楊德昌夫婦說明。

在一直尋覓不到新的資金的情況下,充滿中國功夫風味的「追風」不得不被迫喊停,台灣工作室關閉,員工遣散,而他與彭鎧立也悄悄遠走台鄉。

楊德昌前年出任坎城影展的短片單元評審團主席時,即有傳聞他已罹患癌症,但,他紅光滿面,看來非常健康,不少友人都為他高興,以為那是誤傳,但他回國半年後即消失蹤影。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先傳他到大陸養病並處理債務,後又傳他到了美國休養,但就是沒幾個圈內人見過他。

今年坎城影展60周年前夕,坎城也曾請他拍攝一支短片為影展賀壽,但楊德昌婉拒,有人猜測他的健康恐不樂觀,可能沒有體力拍片了,果然坎城影展結束後才一個月,他就病逝美國。

------------------------------------



唐在揚:楊德昌為動畫片所困 已一年多無消息
北京新浪網 (2007-07-01 18:03)
新浪娛樂訊
中國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昨日在美國逝世,享年60歲。
新浪娛樂于北京時間7月1日連線臺灣《聯合晚報》著名電影記者、資深影評人唐在揚。唐在揚稱包括臺灣的很多媒體和楊德昌的老朋友已經一年多沒有楊的消息,這次聽到死訊都感到意外和可惜。楊德昌在2000年以後一直在為自己的動畫長片努力,但拍攝動畫片遇到的很多問題令他困惑和困擾,也影響了他拍攝劇情長片的計劃,留下不少遺憾。


據唐在揚介紹,一年多以來,楊德昌跟外界幾乎一直沒有接觸,都在養病。而很多人想找他,都找不到人,只知道他得了病。而再次得到他的消息就是他過世的新聞。唐在揚所在的《聯合晚報》今天用一個大頭條加一個整版的篇幅報導楊德昌逝世的消息,並對其生平成就等詳細回顧。據唐在揚介紹,明天各大早報應該也會有很多整版的報導出來。除了楊德昌在電影方面的成就,他的感情世界同樣會成為各大媒體再次翻出來炒作的焦點之一。

楊德昌在業內的好友包括李安、侯孝賢、吳念真、王家衛、張毅、焦雄屏等都已經知道了楊去世的消息,大家都感到意外和可惜。楊德昌的太太彭鎧立目前據說在洛杉磯,一直陪在楊的身邊。

至於『可惜』,唐在揚解釋說,楊德昌在華語電影圈中算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導演,他在美國受過良好的教育,理工科出身,並非專業學習電影,這讓他的作品少了很多匠氣,能夠突破窠臼,有所創新。他擅長髮掘和表現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感覺,而其他臺灣導演大都很鄉土,內地導演則熱愛懷舊。因此,楊德昌始終是標新立異、充滿現代意識的導演。

楊德昌2000年憑借《一一》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對臺灣的導演和整個臺灣電影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殊榮。而那一年的坎城也是華語電影星光燦爛、大放異彩的福地。2000後,很多國內外的電影投資方都願意給楊德昌投資拍攝新片,他手上有好多非常優秀的劇本。據說有一部非常具有衝突性的描寫汪精衛的劇本。

但因為從中學時代就非常熱愛漫畫,課堂上經常畫一格一格的漫畫,然後下課翻看。楊德昌對於動畫電影的夢想從未停止過。2000年以後,坎城獲獎讓他有能力開始準備和拍攝自己的動畫長片。但可能他也沒有想到,拍攝動畫長片在非好萊塢地區、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會有那麼多困難,技術的瓶頸,花錢的速度大大超過劇情長片,都讓楊德昌對自己的工作充滿yx惑和困擾。可是因為個性執著,他一直沒有放棄。因此,很多劇情長片的計劃被延後甚至擱置了,等他想再拍的時候身體已經不行了。這對他自己和整個影壇來說都是非常大的遺憾。

而唐在揚認為,楊德昌的去世雖然是華語電影的巨大損失,但年輕導演還是要有自己的風格,用自己的電影語言把自己的感情表現出來,才有可能成功。最近兩三年,華語電影百家爭鳴,個性其實非常重要,不需要為了接誰的棒而去刻意模仿和學習。


楊德昌對於華語電影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告訴人們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原來可以這樣講故事。不一定非要拍古裝,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和事也很細膩感人。如果後起之秀們也能像他一樣給人們這些驚喜,樹立自己的風格,這樣才是最好的。

---------------------------

楊德昌在美病逝 新聞局近日表揚


【中央社╱台北一日電】 2007.07.01


台灣知名國際導演楊德昌在美國病逝,行政院新聞局駐洛杉磯新聞處主任張國葆已到現場協助並代表局長謝志偉向家屬致哀。新聞局將在近日與電影業界共同研商如何表彰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貢獻。至於他的治喪事宜是否在台灣辦理,新聞局今天表示,將視家屬意見決定。

楊德昌因結腸癌併發症於六月二十九日病逝美國加州比佛利山家中,享年五十九歲。身後留有妻子鋼琴演奏家彭鎧立,以及一子一女。楊德昌是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時期主將之一,他所拍攝的電影,曾受到國際各大影展的無數肯定,為台灣電影史創造奇蹟,注入傳奇的貢獻。

楊德昌1947年出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1972年赴美佛羅里達州利大學修習電腦碩士,在南加大學習研究電影一年,並在美國擔任電機工程師七年。

1981年,楊德昌回到台灣,與詹宏志、余為彥、徐克等人參與獨立製作「一九0五年的冬天」,擔任編劇及演員。本片後來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隨後,楊德昌參加張艾嘉製作的台視節目「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導演其中「浮萍」上、下集,頗受好評。

1982年,楊德昌被中央電影公司延攬,與導演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合拍「光陰的故事」,導演其中「指望」一段。由於本片在各方面的創新嘗試,被公認為「台灣新電影」的濫觴,而「光陰的故事」的佳績也使得四位年輕導演有機會繼續拍攝電影。

楊德昌在1983年創作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本片以複雜的敘事結構,討論社會轉型中的女性議題及轉型後的都會空間對人的影響,引起諸多的討論。

1985年的「青梅竹馬」,楊德昌探討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男女心理;1986年的「恐怖份子」,以特殊的敘事風格與對現代都市中人們深刻的觀察,獲得國際許多獎項的肯定。

1991年,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引起國內外廣大的討論,他更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1994年的「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96年他執導的「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楊德昌2000年的作品「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條敘述線、理性思辯的敘述風格,深刻檢視當代的台北都會,更為他奪得至高榮譽的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享譽國際的重要導演。

2001年他偕同夫人彭鎧立進入網路領域,並成立miluku.com網站,經營網路動畫。

楊德昌與另一知名導演侯孝賢同為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主將,兩人風格迥異,卻一直互相砥礪、互相扶持。1985年的「青梅竹馬」就是由侯孝賢資助楊德昌,並擔任片中男主角,兩人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誼可見一斑,而兩人也都以各自的電影成就,同為受到國際肯定的台灣導演。

如今,楊德昌不敵病魔摧殘,徒留導演筒,讓新聞局官員和友人都感到相當難過與不捨。
舊 2007-07-02, 12:16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mma0420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