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OLAY
只對事不對人希望能給大家另一種觀點思考的空間
|
閣下所提供所謂另一種觀點思考的空間怎麼在我看來有種「主流
霸權」的心態?下面這段話:
客語以受到特別禮遇了還要抗議什麼勁!!
主辦單位以善意保護客家語言獨立出獎項
獎勵客家創作並獎勵基金還要被人罵
台灣20%客家族群講話就能"洪聲"?
電影火線交錯裡說明了語言導致不並要的誤解
都以邁向地球村了還在搞語言上的衝突
到底是主辦單位在搞分裂還是林先生?
原來他今天能得獎是主辦單位的「禮遇」而不是基於音樂本身?是
主流文化在自己的領域裡劃分出一個區域給他才讓他有被賞識的
機會?說真的,個人覺得主辦單位跟林生祥都沒在搞分裂,倒是閣
下這種解讀法才會真的造成分裂。
套用閣下舉過的李玖哲的例子吧,是的,今天李玖哲唱韓文歌絕對
拿不到最佳男演唱人,為什麼?因為他角逐的是「國語最佳男演唱
人」。這個獎考驗的是用最多聽眾能理解的語言如官方語言,或是
像台語或客語這類相對來說較多人使用的語言去演譯一首歌曲的
能力,我前面有提過用不同的語言演譯歌曲的技巧都不同,所以這
一點以語言來分無可厚非。但是套用到整張專輯上面呢?讓我們
把李玖哲的例子做個延伸,假設今天李玖哲在台灣做了一張曲風跟
他現今這張專輯完全一樣,但是整張都是以韓文作詞的專輯的話,
那麼在現今制度下,不管他這張專輯多麼動聽出色,曲風多麼貼近
或甚至引發市場潮流,年度最佳專輯上絕對不會有這張專輯,為什
麼?因為只有國台客三語可以角逐。看完這個例子,請再仔細看看
林生祥的得獎感言吧:
生祥入圍感言:我覺得應該廢除這個獎項,因為這個獎項的設立,使得使用客家母語唱歌的歌手失去了良善競爭的眾多對手,也使得客語歌手在金曲獎的舞台上被邊緣化。
請問閣下明白邊緣化的意思了嗎?他這段話裡面的客語可以改成
潮州廣東四川原住民語,而整段話一樣講得通,從一開始語言就
不是重點,重點是音樂本身,為什麼偏偏就還是有人要把重點放
在語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