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apaj99ertaeht
Power Member
 
napaj99ertaeh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665
引用:
作者t65k2556
......轉貼一篇文章......在旋風小飛俠中,惡魔黨的首領為了繼續摧毀地球,他以「誕登挫骨」的手法讓一個七歲小孩變為成人,擔任惡魔黨的大頭目,其名字就叫做杜蘭莎,而首領自己則化名為無名主宰...恕刪......
這篇厲害 第一代的確是叫「首領」!

日本的「科學小飛俠」是分成三代沒錯:
第1代_科學忍者隊GATCHAMAN (Sorry以英文代替日文)
第2代_科學忍者隊GATCHAMAN Ⅱ
第3代_科學忍者隊GATCHAMAN F
以上這部份 相信有許多朋友都知道

正如此篇轉貼文所言 「科學忍者隊-Ⅱ」和「科學忍者隊-F」在台灣是一併歸在「旋風小飛俠」當中
但是 科學小飛俠第3代(科學忍者隊-F) 為何劇中鳳凰號不沿用原來的名稱 而要改成旋風斯巴達啊
除了外型已經不像鳳凰鳥之外 說不定是想形容他們衝鋒陷陣的殺敵精神 如同斯巴達(300)一般地勇猛善戰
哈 純屬個人亂猜

其實不管是「科學小飛俠」或「眼鏡蛇」如果想要推出21世紀動畫版本的話
個人極力推薦採用2004年日本的「蘋果核戰」的動畫製作技術來進行催生

為了降低一般CG在色調上的生硬感(以當年的日本CG技術而言)
「蘋果核戰」製作群採用了"Tone Shader"軟體
此軟體不但能降低CG色調的生硬感 同時還能幫3D人物加上輪廓線
甚至在動畫人物的上色方面 呈現出接近傳統2D動畫的塊面上色效果
如果您以為此種塊面上色會很呆板 那您就......
不使它淪為呆板的關鍵 在於此軟體會將色塊明暗面轉折交界處 處理成類似噴修的立體效果(略帶有漸層色感)
且因為是以3D建模 當鏡頭移動並且變換攝影角度時 此種"塊面上色"會很靈活的及時跟進 效果絕非傳統手繪2D可比擬
再加上3D界常使用的「動態捕捉」+「臉部表情捕捉」(捕捉真人演員肢體動態、臉部表情 進而將這些數據輸入電腦 使3D人物按照這些數據表演)
這多種技術的交互運用 可以使整部片僅動用到極少的CG設計師及動畫人員 如此一來可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另一項優點 則是大大降低了這部片的製作時程 本片前後竟然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不含先前的6分鐘Test片頭影像) 真令人吃驚
此種擁有3D製作上的優點 又能將2D動畫的親和力一併展現的"3D LIVE 動畫" 「蘋果核戰」是世界上"完整呈現"的第一部

當初為了本片的電影配樂 「蘋果核戰」製作群 製作了一份6分鐘的片頭影像寄發給全世界的音樂創作者
該片製作人 並不想專挑某些大師級的人物來為本片配樂
而是希望看過這"片頭影像"的音樂創作者中 有人能發自內心的想要來參與配樂創作
未料 此舉引起極大迴響 許多世界級的頂尖音樂大師 紛紛異口同聲答應加入行列
這正是因為那"6分鐘的片頭影像"實在是太令人充滿驚喜的緣故
版上如果有看過2004年「蘋果核戰」的朋友 相信應該也會非常喜歡這部片吧( 自說自話 )

不過 3年過去了......
不知道「蘋果核戰」的頭髮"繪製技術"方面 改善了沒有(看了2007新作 好像有改善一些)
2004那版 迪娜頭髮的擺盪方式 說實在 真是一大敗筆啊∼!


2007新作「蘋果核戰EX」
http://appleseed.sega.jp/
http://www.sega.co.jp/segachan/cs/appleseed_pv1.shtml

「蘋果核戰EX」映畫情報
http://appleseed.sega.jp/movie/
http://www.schaft.net/n00bs/2007/06/01005325.html
舊 2007-06-06, 12:16 A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apaj99ertaeh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