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BD%9C%E6%88%B0
引用 wiki 百科.
雖然攻勢前半年進展的相當順利,但最後德國仍然沒有奪下最終的目標—莫斯科。許多人認為德國犯下最大的錯誤便是延緩了發起攻擊的時間。原本計畫的攻擊發起日是5月15日,然而在4月時墨索里尼對於阿爾巴尼亞的侵略受阻,希特勒遂決定調派德軍加以援助,儘管德軍很輕易的便攻克了南斯拉夫和希臘,但這起意外的小插曲卻使得攻擊計畫延緩至6月22日進行,這5週的延期更減短了原本已經相當短暫的俄國夏季。不過延期也有其他的原因,1941年俄羅斯的晚春加上6月的漫長雨季,使得許多蘇聯西部的道路陷入癱瘓,或者無法讓重型的車輛通過。在整場戰役中,希特勒將原本進攻莫斯科的主力裝甲部隊改調往南方參與攻佔烏克蘭的基輔戰役,這次戰役以德軍的空前勝利告終,俘虜了超過650,000名的蘇軍,但這項舉動也進一步延緩了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間。當德軍開始進攻莫斯科時,秋季大雨造成的泥沼、以及冬季的酷寒、再加上紅軍的頑強抵抗,最終停頓了德軍的攻勢。
同時,蘇聯的反抗力量也出乎德國的意料之外。在白俄羅斯布勒斯特(Brest)的一座堡壘便說明了蘇軍的頑強抵抗精神:在德軍第一天的攻勢中,原本預期只要幾個小時的突襲便能奪下這座堡壘,但最後持續了整整四天才拿下(蘇聯的宣傳宣稱它支撐了六個禮拜)[6]。德軍的後勤成了主要的問題之一,隨著戰事的進展德軍的補給線也不斷拉長,也更容易遭受蘇聯游擊隊的襲擊。蘇聯採用焦土政策摧毀所有即將撤離的土地,使德國無法運用其食物、燃料、和建築。
儘管遭遇這些挫折,德軍仍然繼續推進,在半年的戰事中德軍展現了輝煌的戰爭藝術,多次以包圍戰術殲滅動輒數十萬的大批蘇軍、或逼迫他們投降。基輔戰役尤其血腥,南方集團軍在11月中旬奪取了基輔,俘虜了超過650,000名蘇軍。
北方集團軍在攻克波羅的海國家後繼續朝列寧格勒推進,在1941年8月進攻至列寧格勒的南方市郊,但隨之面臨蘇聯的頑強抵抗而不得不停止。由於擔心直接攻城會造成大量傷亡,德軍指揮官決定以圍堵方式來摧毀抵抗力量。儘管遭遇德軍的滲透威脅、無情的轟炸和砲擊、以及嚴重的食物和燃料短缺,最後紅軍仍堅守住列寧格勒,直到圍城的德軍在1944年初被擊退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