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Earstorm-2
會有人乖乖照做嗎?
加拿大這裡鯨魚回游路線因為太靠近大型貨櫃運輸船常走的路線而被誤殺(真的是被船輾過去而死), 也是到了剩下約2000隻左右才開始保護, 但還是時不時的有運輸船偷渡那些海域(因為距離港口比較近), 等coast guard衝過去抓都已經來不及了(內海跟外海的差別).
嗯... 我不是故意挑中國毛病, 但最後一個看過的例子是船身上面大大寫著CHINA這個字. 在ferry上面看電視偶然看到的, 我感覺好尷尬啊, 真的是有外國人轉頭過來看我. 唉, 同樣是華人, 相煎何太急, 你做怪, 我也跟著丟臉啊.
離題了...
我的結論是: 華人習性, 會乖乖遵守規範? 難啊!
|
華人習性難以遵守規範? 要不要看看新加坡執法的程度? 那是因為商鞅這樣的鐵血宰相消失了快 2400 年 , 這個帝國需要一個新的鐵血宰相來恢復光榮傳統 .
http://mars.lssh.tp.edu.tw/~u3350085/gold5-15.htm
商鞅變法 (發生時間:西元前356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商鞅
http://ntfs3.ltsh.ilc.edu.tw/histor.../newpage217.htm
商鞅以重刑罪與連坐法治國的效果很好,《戰國策》稱讚他的成效:「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冶。」
《史記》〈商君列傳〉說他達到:「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4﹒廢井田、開阡陌. 《史記》〈商君列傳〉說商鞅: 「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
四、商鞅變法成功原因的分析
商鞅變法後,國家迅速富強起來。
「孝公為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王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李斯〈諫逐客書〉)
商鞅變法能成功,其主要因素如下:
1﹒商鞅改革是有計畫、有組織的。在改革之先,樹立威信∼「徒木示信」;其次在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兼顧,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改革。p.62
2﹒秦孝公接受商鞅改革,以其充分權力為後盾,委之重任,且信之不疑,消除改革阻力或掣肘改革的牽制,對於改革的順利進行,是項重要關鍵因素。
3﹒厲行法治主義:頒布法律,行連坐法,輕罪用重法,賞罰嚴明,貫徹法令,使吏民習於法,有所違逆,必加處罰,如處罰反對變法舊貴族公孫虔,公子賈「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堅決「罰不諱強大,賞不及親近」使改革能夠順利推展。
4﹒有長期準備、完整計畫。商鞅執政十餘年,有充分時問,又得君王充分信任,因能循次漸進,成效顯著。
http://www.scu.edu.tw/society/abstract/34.htm
商鞅與王安石治國思想的比較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h...ch100/100_8.htm
中國歷史里程碑 8 商鞅變法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秦國在戰國初期,貴族們壟斷政權,經濟、政治和軍事都比較落後,國君權力較小,國力很弱,國土常常受到別國的侵佔。西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道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約公元前390——338年)貴族出身,因是衛國君的後裔,曾以「衛」為姓,稱作衛鞅。按當時習慣,國君的公子後裔,以「公孫」為氏,所以他又稱為公孫鞅。商鞅這個名字,是他在秦國被封為商君而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