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這個問題呢,要由兩方面來探討。
第一個是理論性的。
您可以試著用許多龐雜無序冗長無意義的修飾用詞來適度延長詞句,前面那一句話就是最好的範例。乍看之下好像很有深度,其實無比的淺薄,似乎說了很多,其實說了等於沒說。
第二個是階段性的。
例如本帖回文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將意念無限切割細分,無論連不連貫相不相關全都扯到一起,反正看或聽的人堅持到第七點以後,保證會被搞得胡裡胡塗,而對發言的您懷抱無限的崇敬。
第三…
第四…
………etc
|
==========(分隔線)==========
引用:
作者xx123
如果是言語上的要求 . 那可經由民間的辯論 . 演講 . 會議 . 人際訓練的民間單位受訓後獲得該能力
如果是思考上的要求 . 多涉獵書本知識 . 尤其是理哲 . 時時對任何事物保持高度興趣 . 常用思考就可
但是上述兩種如果 . 因為語言是思考的基礎 . 兩者進步的腳程必需一致
它應該視作是種綜合能力
否則容易成為強詞奪理或思考無法以語言表達的問題
如同寫作 .... 空有文筆 . 內容缺乏 或 空有內容 . 辭不達意
任何事物都可簡單複雜 . 就看個人所學多少 . 如何巧變
東西是死的 . 人是活的 .... 簡單複雜 ??? 關鍵在於我們 . 不在事物本身
|
==========(回應文)==========
就像前面許多網兄所言,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與多增加自己可用的詞彙...
就可以使用比較多的修飾詞,或是將文章結構複雜化...
變更結構的用法有點像是英文的倒裝句...
為了強調特定事物而變換句子的結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