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這片好讚阿
我也轉貼自家板子上 所寫的下半段心得 (限看過本片的人 來看會比較佳)
--------------------------------------------
劇情一開始 導演就告訴你女孩傷重瀕死
透過倒敘轉回故事的起點
歐菲莉亞搬入繼父維達上校的營區內
整個家庭氣氛就是陰鬱苦悶
上校每天固定的刮鬍子而且沉浸其中
象徵絕對自我主觀且完美的生活意識
即使擁有一個大家稱羨的美麗妻子..也是自己一個人獨寢
歐菲莉亞的母親 等於只是上校對外爭面子的社交工具
以及傳宗接代的作用
甚至上校對醫生交代..將來生產時..選擇放棄妻子也要保住孩子
歐菲莉亞在前往營區的半路上..就開始自己的奇幻想像
映照最後地底王國的結局...
其實女孩本來就渴望脫離這繼父所建立的王國
找回原有父母健在的開心國度(地底王國的王后..正是他母親的樣貌)
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是父母給予的
父母所建構的一切 則成了孩子的生活世界(王國)
只是女孩的父母皆已死...要脫離原有世界而得到這樣的國度
死亡幾乎是必定的結局
牧神在希臘神話中..是半人半獸..被眾神輕視的小神
也被暗喻著牧神夾雜著人性與原始獸性..
在基督教世界興起之後...牧神象徵著人類原始慾望
中世紀常被代表著獸與性的異端代表
撒旦的造型特徵... 跟牧神的外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女孩的奇幻世界 是由牧神下達指示..去執行
牧神是她想像的領導中心..形同女孩以著自身偏執的強烈慾望
想回到過去的快樂.
劇中..如女孩提前預見母親血崩..用粉筆開牆逃脫去盜走弟弟
讓人有不知幻想真假的質疑
但導演本來就讓女孩的想像 幾乎無接縫的合在現實劇情中
若要尋找 真實與想像分野的話..
則必須把有女孩的內容..全都抽離出來..
才較能找出現實的真相與推斷
上校在預備刑求女傭的對話中
就已透露上校對於女性成員的輕視..亦可說輕敵
而女傭與女孩是同時被捕
上校完全忽略女傭有內藏小刀的可能性..而遭重傷
對於女孩會下藥..盜取小孩..也是讓上校驚訝不已
這兩件事..讓上校對兩人都種下殺機.
(也代表上校可能根本沒拘禁女孩..是女孩想像自己被拘禁了)
第一件任務中...除去蟾蜍是她幻想達成目地的起始
橡樹因蟾蜍而枯乾...橡樹代表著女孩的人生
蟾蜍是拘禁她內心渴望的思想(她過往學習的道德與知識)
殺死了蟾蜍 得到第一把鑰匙
開啟她得到希望的機會大門
第二件任務..是她遲遲未做的事..食人怪代表著現實世界的王
也可說是她繼父形象的轉化..現實環境中..她搞髒衣服被禁食
任務中的要求..也同樣是不可食用食人怪桌上的食物..也是禁食
雖是母親禁她食..但告誡她任務禁食的..也是牧神
而非食物的擁有者..
葡萄是以前西方世界中..相當高貴的水果
許多電影..對於西方王室貴族或有錢人..的點心食物..一定有葡萄
這跟台灣兩蔣年代..小孩看到蘋果有類似用意
那代表著頂級的誘惑..女孩無力抗拒..
而怪物甦醒後...女孩雖以鑰匙得到了一把刀子..
但也不敢用刀防身..彷彿刀的作用不存在..
只用粉筆尋找可開啟逃脫的地方..
女孩與其說無法改變 更可說不敢改變現實環境
只完全寄情於過去
第三件任務 就完全面對自身將要走上離開現實世界(死亡)的道路
她弟弟是上校(食人怪)最在意的事情
也可以說..女孩潛意識對於弟弟是認定同屬一家人..都該進入地底王國
即使女孩將弟弟交給牧神獻祭..女孩也鐵定被上校殺死..
交與不交..打從女孩斗膽挑戰上校盜走弟弟開始(正面對抗現實..而非逃跑)
女孩就註定要死了
而女孩對弟弟的慈愛與不忍..選擇了自己的犧牲跟奉獻
類似基督信仰的救贖觀點..完成了她內心最終的盼望..
之所以會說女孩的想像很偏執
因為女孩所想像的世界元素..都是負面導向
蟲>精靈 牧神>神 蟾蜍>拘禁自己的道德觀
以及最後渴望的結果 - 離開世界>死亡
如果把片子講的很難聽
這片會變成..一個憂鬱女孩的奇幻自殺歷程
從光明面來看...西班牙內戰是一個時代轉換期
裡面觀念的是非對錯很模糊...只要度過這個轉戾點..
女孩一樣可以得到快樂..但不是回到過去的消極想法
(不過................佛朗哥政權到1975年才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