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u860111
SAS本來就不是瞄準一般消費市場,SAS的介面能吃SATA硬碟本來也就是成本的彈性考量。
這部分是屬於工作站OEM市場,讓廠商出貨要怎麼配有彈性存在。
SAS和SATA都是隸屬ANSI旗下的委員會制訂的標準,SAS(SCSI)是T10而SATA(ATA)是T13。
若是從歷史來看,IDE是WD和COMPAQ和CDC(後來CDC的硬碟部門賣給SEAGATE)以經濟因素為前提下所研發的磁碟專用介面;而SCSI是SEAGATE研發出來初始目標就不只是連接硬碟的介面,可以視為一種廣用型的匯流排,從最初的制訂目標就不一樣,所以一直到今天瞄準的市場當然也就不同。
但是SATA介面目前的確有侵佔到SAS的部分低端市場。
|
而且成本差異往往存在一些你沒注意到的地方,不僅僅只是效能,
舉個例子:熱插拔。也許你會說SATA現在也可以熱插拔,沒錯,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內接的SATA介面,機械結構能夠支撐的熱插拔次數,遠遠不及SAS或是外接的eSATA(如果廠商照標準來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