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redring
Senior Member
 
redri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八仙飯店》
文章: 1,354
看一下關於台大學生在台灣地域的分布情形的一份研究報告






誰是臺大學生?

http://blog.pixnet.net/Richter/post/975511

Richter | 17 November, 2006 16:15



如果說「臺大」的全名應該是「臺北大學」,其實並不算誇張。將近六成的臺大學生,來自於臺北都會區。除此之外大部分鄉鎮的學生,難得考上臺大。萬幸中了一個,全村廣播可能還不夠,應該要全鄉放鞭炮慶祝了。


我沒有臺大所有學生的母體資料,所以利用隨機抽樣調查的資料,來推估臺大學生的來源地。1054 個受訪者中,有 204 人回答不出自己上大學前住哪一個鄉鎮。甚至來自新竹市的 11 個學生,都不知道他們來自哪一個區。不過,如果遺失值與有效值的來源地結構沒有太誇張的差距,那麼這張地圖還是充分反映臺大學生來自少數地區的事實。

在臺大校園裡隨機抓 11 個學生,就會有一個是在大安區長大的。大安區只不過 30 萬人口,但是上臺大的人數居然可以抵上整個臺中都會區或高雄都會區。三大都會區以外,要上臺大就更難了。不過倒是有幾個小鎮例外,像是豐原、員林,上臺大的人還不算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所謂的文風鼎盛。

為什麼臺大學生如此極端地來自少數地區呢?我們再看看其他數據,就會恍然大悟了。根據同一份調查資料,臺大學生的父親有 27.9% 是公務人員、49.6% 是中高白領階級,而父親是勞工的只有 6.9%、是農人的更只有 1.6%。另一方面,臺大學生的家庭所得,月入八萬元以上的佔了 54.2%。原來,像我這種來自勞工家庭、母親一個月領一萬初最低工資的人,在臺大是如此鳳毛麟角。

這樣大家應該知道「誰是臺大學生」了吧?偏偏這些中高白領階級的子弟,大部分學雜費是由政府編列預算補助的。而一大群上不了臺大的農工階級,則辛苦賺錢繳稅,以支出這一大筆教育補助款。套句臺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的話:「今天我們可以站在這裡,其實占了很多人的便宜,不要因此以為自己很優秀。」


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papers/NTU.htm

誰是台大學生? —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
 
駱明慶 *
 
本文使用1954 - 2000年台大學生的學籍資料, 描述台大學生的性別、 省籍和城鄉差異, 並探討大學聯考的篩選效果。首先, 台大學生的女性比例在1960年代末期就已經和男性相當接近, 此與一般大學生由男女大幅差異而逐漸接近的趨勢不同。在省籍分布方面, 1954 - 1991年間, 約36%的台大學生為外省籍。台大學生為外省籍的比例雖逐漸下降, 但省籍間的差異仍然顯著存在。外省人在成為台大學生的優勢上, 又比成為大學生的優勢為大。在城鄉差異方面, 1997 - 2000年間, 相較於全國平均的0.89%, 3.06%的台北市人口和6.10%的大安區人口會成為台大學生, 台東縣的比例則只有0.19%。各縣市成為台大學生機率的差異程度, 也明顯大於各縣市成為大學生機率的差異程度。另一方面, 82%的台大學生來自前20所明星高中, 受大學教育機會的篩選過程, 在高中階段就已開始。此外, 迴歸分析顯示, 各縣市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支出等變數, 僅能解釋不到五分之一的縣市差異。而台大法學院學生的背景資料顯示, 42%的父親和27%的母親為大學畢業生, 父親或母親為公教人員的比例高達42%, 均遠高於大學生和一般人口的比例。綜合言之, 考上大學與省籍、 父母教育程度和居住在台北市或其他城市正相關, 而考上台大與這些變數的相關程度又更大。對照低學費政策下學費成本與聯考分數大致呈負相關的現象, 我國現行分配大學教育機會的方式, 至少在學費負擔的公平性上是值得懷疑的。
 
舊 2007-04-16, 05:09 AM #1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dri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