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aisyyeh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4
政府「正確」的經濟政策,才是勝敗的決戰點

如果只抱著仇中、仇韓過日子,與現在的政府沆瀣一氣
將真的成為井底之蛙了

~~~~~~~~~~~~~~~~~~~~~~~~~~~~~~~~~~~~~~~~~~~~~

台灣不該輸給韓國!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4.06

台灣與南韓這兩個「兄弟之邦」半世紀來的經濟發展競賽,最新的戰報出爐,台灣不僅落
敗,而且是大敗;不但已經大敗,就目前的情勢觀之,還會愈輸愈多,愈來愈瞠乎其後。

昨天的社論已經明白指出,在1960年代直至1980年代末,台灣的經濟可說是叱吒風雲,年平均成長率高達9.4%,遙遙領先韓國的8.2%;因而兩國的每人所得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但西元2000年以來,台灣的年平均成長率大降至3.7%,而韓國則仍能維持在5.2%;加以近三年台幣對美元的幣值大體不變,甚至還略有貶值,韓國則對美元大幅升值8%,使得我們以美元計算的每人所得前年首度敗給韓國,去年韓國超過18,300美元,比我們又高出近
2,000美元,而且由於雙方經濟成長率的差距,我們的頹勢還將更進一步加劇。台灣終於
輸給了韓國。

然而我們自始至今,根本就不該輸,因為我們在每一個方面都穩操勝算。從半世紀前開始
加速發展之初,我們就首先起步走上正確方向;韓國則是數年之後受到啟發,才極力追趕
效法,年年派專家來台觀摩取經,因而乃有「兄弟之邦」的說法。這個領先優勢,正是韓
國要到半世紀後才能追上我們平起平坐的關鍵之一。

除了提前起步的優勢之外,在發展方向的掌握上,我們也遠勝過韓國。台灣自1950年代後
期開始楬櫫「出口導向發展策略」,以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原材料與半成品,配合國內
廉價勞動資源加工出口推動經濟發展的所謂「台灣模式」,近20年來為以中國大陸執其牛
耳的眾多開發中國家大力效法,一時掀起舉世全球化的風潮,衝擊全球經濟結構,也為世
界經濟注入巨大活力。

韓國於追隨台灣之初,也全力奉行此一有效推動開發中國家高速發展的成功策略;唯十餘
年之間即改弦易轍,以日本為師,全力走向大財閥控制的重工業發展模式,以政府的公權
力大手挹注大財閥助其加速擴張,而以中小企業橫遭摧殘,及經濟效率大為低落為其犧牲
。這種揠苗助長的霸道手段,正是韓國於過去數十年經濟成長率始終在我之下,直到近年
來台灣自毀長城,才略勝一籌的重要原因。

韓國於1970年代幡然轉向大財閥、重工業的發展策略,跟日本一樣,也讓公權力與財閥利
益糾纏不清,政風敗壞、官商勾結,使市場機制之運作失去公平性與效率性,資源之配置
逐私利而非公益而轉,造成經濟發展一個重大的負向誘因,為整個社會、民心埋下一顆巨
大的定時炸彈。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遠處東北亞的韓國亦遭波及而致經濟頓時崩陷,
其根源即在此。

凡此種種,都是2000年之前韓國經濟的偏差,乃至禍根;幸而在這幾方面,台灣幾乎都未
蹈其覆轍,因而台灣勝出,韓國落敗。但1997年韓國的經濟危機,卻扭轉了兩國發展的軌
跡;韓國撥亂反正,台灣則自貽伊戚。

韓國於金融風暴引爆長期埋下的定時炸彈幾乎炸垮整個經濟之後,被國際貨幣基金強行扶
助及整頓,令其舉國上下深以為恥;其後乃勵精圖治,努力扭轉過去的種種偏失,端正吏
治,清除官商勾結;大刀闊斧砍斲大財閥無效率的龐大軀殼,極力提振經濟效率。結果被
金融風暴打到谷底的經濟,反而獲得更大的回升空間;過去偏差策略建立的巨大財閥,反
而獲得極重大的規模經濟,可以全力發展品牌、投入研發、建立行銷管道,因而在先進國
家之外,成為獨樹一幟的強大打擊部隊,讓規模偏小的台灣企業不敢輕攖其鋒。

然而同一時期的台灣卻有截然相反的表現。我們以較健康的體質僥倖躲過亞洲金融風暴的
全面襲擊,卻因而不願正面解決問題,反而抱持能拖則拖,敷衍苟且的心態讓許多問題暗
中醞釀成為巨禍。當韓國努力濯清吏治時,我們反而見到公權力向市場、財閥伸出黑手,
官商勾結問題層出不窮。當韓國利用規模經濟攻占國際市場,我們卻極力阻止台灣企業運
用大陸廣闊腹地營造規模經濟決戰全球市場。當韓國不顧文化隔閡、產業劣勢,全力進攻
中國大陸市場,由藉藉無名的邊緣競爭者,倏然壯大為數一數二的市場占有者;台灣卻努
力設置重重險阻,拚命將一切優勢化為劣勢,天大的機會轉為天大的危機。

台灣就是這樣領先半世紀後,終於輸給了韓國。但我們一點都不能責怪韓國;因為一切都
是禍由自取,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活生生的寫照。

【2007/04/06 經濟日報】
舊 2007-04-06, 01:41 PM #7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syyeh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