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人魔崛起影評
本片敘述的是恐怖食人魔心理醫師漢尼拔童年及青年時期的經歷。整部影片清楚地解釋了為何童稚且愛護妹妹的平凡少年,會轉變為嗜吃人肉的魔鬼。
全片是根據原著小說拍攝,因此對小漢尼拔一步步走向食人魔的不歸路,有相當細緻的鋪陳,合理的點出了「世事弄人」的無奈殘酷。然而另一方面又有「同為天涯淪落人」的警探作為對照相比,暗示出此乃其「自我抉擇」的結果。
本片的風格給人典雅沉鬱的歐陸人文氣習,但故事情節黑暗懾人。頗似「天才雷普利系列」。巨大的古堡給人的感覺不是雄偉,而是沉重壓抑!裝滿畫眉的大鳥籠,事實上是屠宰場。片中一句台詞「畫眉在被宰殺前還在盡力唱歌」完全代表了這種結合智識、風雅與殘忍變態揉合為一的影片基調。
在漢尼拔少年與青年時期,有兩位對他影響深遠的異性。第一位是他的妹妹--米夏。米夏是一個天真柔弱、仰賴哥哥照護的小女童。但在慘遭殺害後,她的血肉與冤魂彷彿就依附著漢尼拔,直到仇人一一正法後方休!
從某個角度來看,逐步轉變成人魔,可說是漢尼拔從無力護妹以致其被殺的夢靨中獲得救贖與重生的一個方式。如同警探所言:「漢尼拔早在戰後獲救時,他就死去了!」活著的肉體只是被夢靨與仇恨所操弄的木偶。
他以冷漠、無情的態度生活在原本是他家的孤兒院,與人結怨後,遠離家鄉、投奔親戚。異鄉的異國嬸嬸,亦師亦母又亦友。是另一名他生命中重要的異性。啟迪他的心智、鍛練他的技藝、開拓他的視野、以及溫暖他的心靈。在重返正常的家庭生活後,嬸嬸的受辱激發出他保護家人與復仇的本能。即使嬸嬸是個完全不需他保護的成人,他依然反應過度,彷彿她就是米夏一般。
嬸嬸與米夏,反應出漢尼拔靈魂中的善與惡。隱藏在平靜有禮的外表下,無言的拔河。只是米夏一直略佔優勢,職到最後大獲全勝,嬸嬸毅然離去!人魔終而崛起成形。漢尼拔也在此時終於擺脫了米夏。
本片中,我最喜愛的片段是,昔日仇人摸進醫學院大樓要暗殺漢尼拔,而他就地取材,以冷酷而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抓到敵人。在凌遲仇人之際,警探也同時來訪。鏡頭在毫無所悉的漢尼拔折磨仇人的場景,與不斷尋找探查並且接近當中的警探來來回回跳接。讓觀眾忍不住為正在謀殺人的「壞人」著急!這個片段頗有希區考克驚悚片的精神。融合了緊張、巧計、危在旦夕與戲劇化的轉折。給與觀眾強大的心理壓力,直到此段落結束為止。
剛才談的大多是本片可觀之處,接下來,要談談我認為本片不足的地方。
男主角非常英俊、帥氣。飾演一個冷漠而機敏的青年,還算有說服力。但本片描繪的是一個嗜食人肉連續殺人魔的演變歷程,其始終俊帥的酷樣就無法反應其內心與劇情的變化。也許,有人認為這正是他對旁人情緒波動無動於衷的顯現。兒時遭逢的滅門慘劇,導致他封閉其心靈。這只能解釋青少年期冷漠的個性,而非到青年後期時冷血的性格。漢尼拔為嬸受辱而憤怒狂毆屠夫的舉動,反應出他內心有熱情。但我們並沒有看到男主角用細微的舉措、髮型、衣著、眼神或神情來詮釋內心的轉變歷程。看到影片後段時,我看到不同的情境卻始終是主角的一號表情,總有一種突兀之感。相較之下,鞏莉的演出就顯得比較有血有肉,算是稱職了!
另一段我相當的感到興趣,但片中只是輕輕帶過的是,戰後審判與復仇之辨。警探追查戰犯、綁上法庭公審,算是追求正義?還是利用職務、公報私仇,滿足內心復仇的欲望!而國家機器追緝戰犯、舉行大審而後執行處刑,是否也只是主政者的復仇心態?還是代表去執行全體國民的復仇意志?還是真如紐倫堡大審所宣揚的要訂立出四海皆準、可長可久的人權道德價值?這一段爭議之論,被漢尼拔拿來作為混淆殺人之嫌,就短短結束。我認為這個觀點強化了漢尼拔心內復仇想法的正當性,與清楚的描繪出二戰前後血腥暴虐的時代氛圍。如同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樣,國家機器的白色恐怖暴力與鄰里黑幫械鬥的環境,終究創造出臺灣第一個青少年殺人犯。可惜,本片在此著墨甚少。
最後,我想提一個小細節,它沒有影響到整部影片的品質,但在此我願和大家分享一下。根據犯罪心理學家對連續殺人犯的研究,犯罪現場凌亂多代表內心也混亂,其住處與衣著也會有類似的特徵。相反的,整齊有序的現場則代表其內心世界有條有理。漢尼拔應屬後者。從服貼的髮型、衣著到有條不紊的殺人作法都可以佐證。唯獨他的仇家素描畫像卻嫌雜亂,與上述特徵不符。不過瑕不掩瑜,並不減損本片的可看性。
總結來說,我給人魔崛起三顆半星的評價--值得一看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