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請問有沒有充滿內心戲又具有衝突但是卻又失敗的電影呢?另外有沒有充滿內心戲又將劇中衝突處理巧妙卻不具有藝術價值的電影呢?
金獎的最佳影片不全然是從劇本作為觀點,我們都同意無間道這一個好劇本是神鬼無間成功的根基,我看待這件事情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對於東方創作能再次發揚威震國際感到相當欣慰,原作者麥兆輝亦是如此,即便典禮司儀將香港電影誤植為日本。
電影是一種相對接近大眾的藝術,比之繪畫與雕刻,猶或建築等工藝美術,若非具有特定目的或是興趣,恐怕鮮少人會駐足欣賞,遑論還得自掏腰包才得一窺究竟。大眾觀影的目的是娛樂,品味才是其次,自然以主觀的好看與否來論斷電影本身的價值,而受到該電影娛樂的程度多寡既成為標準。近年國人已經習慣作非黑即白的二分思考,亦即某人或某件事若是支持或不支持某種觀點,那他便是扮演對立的角色或是居於相對的立場。例如部分觀眾不同意神鬼無間成為贏家,那麼便要質疑金獎出了問題,甚至還有人連該民族的智商,性格都一並批評了進去。我不禁想問,若是金獎是這樣一個愚蠢,膚淺,容易滿足的民族產物,那些批評的人又何必在乎這樣既沒品質又不堪的獎頒給誰?作出這樣評論的人倒不如一些以直覺發出簡短情緒字眼只為發洩不滿的觀眾更容易令人接受,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不是我們討論的對象,我們也不會與其爭理。
我能了解處在這樣的比較環境下不免產生如此的反射動作,今天若是像食神這類受青年學子推崇的影片被翻拍,不論是某影評論述的影印機心態或是民族主義的變相延伸,我不認為還會有多少受到上述族群肯定的空間。話說回來,近兩年金獎贏家又討好了多少國內電影閱聽人?衝擊效應跟登峰造極又得到多少國人的正面評價?若對眾人的影評有一個統計,那麼拔得頭籌的莫過於一個悶字,其次是催眠,在來應該是看不懂。我們又何必期待神鬼玩家的獲獎能激勵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