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omad
偏遠地區一般常見的狀況是
地大、人少,外加山區
同樣的建設,要花更多的錢,而且服務的人更少
經濟規模知道嗎?
一個都市要大到一定程度,某些建設才能夠蓋得起來,才能夠經營得下去
例如,污水下水道、捷運等,人口不集中在某一地
蓋了也沒辦法支付每年的經營費用
更何況,花大錢但是用的人太少
有一句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
"不適人居,人口自然就會再往外遷出"太理想化了
台灣每年連假都不適合開車外出,還不是一堆人開車外出,結果罵聲連連
台灣不適合那麼多的車在都市行走,還不是一堆人買車在都市裡塞到死
太多車子這個問題先解決吧!
"平等"是個很有趣的字眼
1.一個人所得稅繳愈多,政府在這個人身上花的錢愈多,這是平等?
2.每個人不管所得稅繳多少,政府花在每個人身上的錢等是一樣,這是平等?
3.每個人不管所得稅繳多少,政府花的錢跟縣市的土地大小有關,這...
|
所以你還是不懂大方向,卡在建設這類規劃細節,人少的地方需要的是什麼?
人少的地方需要你去蓋台北市這類電車捷運?污水下水道?就是因為有這種思維,所以台灣政客才會去蓋一堆不符需求,只滿足你爽度,蚊子館,飛機場,....等建設.
台灣每年放假都不適合開車大家還是開,那我問你坐大眾運輸系統不會塞嗎?就有位子嗎?能到達目的地?你還是卡在細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跟鯀築堤治水,事情還是無解.
一些表面上假象平等,除了一個爽,對實際民生是沒意義的,指的是
"不過看到現在全國性的燈會及國慶日慶典已經能在全國各縣市輪流舉辦,誰能說台灣的政府沒有進步?"
"平等"是個很有趣的字眼,那你就慢慢思考吧,也許有天你會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