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omad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引用:
作者小弟1
偏遠地區如山地部落或離島應該都有特別的補助款
這個理論適合同樣是人口稠密區如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和台北市來相比較

引用:
作者dts0069
個人認為按土地面積來分配預算,當一個地方人口超過當初規劃的容額,因為預算會不夠去整頓這個城市,如人口繼續的遷入,就會漸漸不適人居,人口自然就會再往外遷出.而其他遷出人口地方,預算因人口減少會更充裕,更適人居,就這樣減少,增加,不斷輪迴,慢慢就會達到個平衡,而不過度開發某地方,造成人口過度集中,經費能較有效運用,也可減少放假人流.

偏遠地區一般常見的狀況是
地大、人少,外加山區
同樣的建設,要花更多的錢,而且服務的人更少
經濟規模知道嗎?
一個都市要大到一定程度,某些建設才能夠蓋得起來,才能夠經營得下去
例如,污水下水道、捷運等,人口不集中在某一地
蓋了也沒辦法支付每年的經營費用
更何況,花大錢但是用的人太少
有一句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

"不適人居,人口自然就會再往外遷出"太理想化了
台灣每年連假都不適合開車外出,還不是一堆人開車外出,結果罵聲連連
台灣不適合那麼多的車在都市行走,還不是一堆人買車在都市裡塞到死
太多車子這個問題先解決吧!

"平等"是個很有趣的字眼
1.一個人所得稅繳愈多,政府在這個人身上花的錢愈多,這是平等?
2.每個人不管所得稅繳多少,政府花在每個人身上的錢等是一樣,這是平等?
3.每個人不管所得稅繳多少,政府花的錢跟縣市的土地大小有關,這是平等?
舊 2007-02-26, 04:49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oma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