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ziel
CPU Core speed : CPU 核心時脈
Bus speed : 外部頻率 --> 這個應該就是指Front side Bus (FSB), 參考維基百科定義.
這個數字大概就是什麼266Mhz, 333MHz, 400MHz .....這種規模的數字
|
C2D的外頻,實際時脈是200Mhz,理論時脈則是使用了類似DDR的技術,
將實際時脈x4 (Quad pump) 200x4=800 266x4=1066 變作理論時脈。
即一般主機板show的"Rated frequency"
以便使日益增加時脈的CPU能夠獲的足夠頻寬的I/O吞吐量。
而AMD系統 939/754/AM2 實際外頻就是200Mhz,
同樣為使得整體系統能夠擁有足夠的頻寬,故北橋至其他系統週邊則使用了
HTT技術,將系統總線時脈提升至200Mhz x2/x3/x4/x5。即HTT Link 400/600/800/1000Mhz
引用:
作者Raziel
Multiplier: 倍頻 大約就是6/7/8....十幾的這種規模的整數數字
|
也有帶有小數點的倍頻喔~
引用:
作者Raziel
時脈=外頻乘上倍頻 這個應該最沒問題 所以C2D 大約有上千到數千的數字,縮一級把M改成G,就是2.x GHz, 3.x GHz 這樣規模的數字
重點來了
Rated FSB :匯流排速度 : 一般就是外頻乘以四(C2D的請看CPU-Z畫面體會一下)
基本上我認為 很有力 大大超頻教學文章對FSB的用法比較沒問題.(=bus speed)
技嘉新主機板外包裝寫支援FSB1333MHz, 應該要指明 "Rated" FSB
總不可能CPU外頻支援1333MHz吧 .....不然乘個7倍頻豈不時脈就破9GHz了 !!!
|
其實主機板商這樣標示也沒有錯,因為CPU外頻本來就是100/133/200/266 這樣的時脈
而FSB則是(前端匯流排)。FSB的時脈就是CPU外頻x4(quad pump)
因此外頻與FSB應該要分開理解會比較好~比較不會搞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