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evichan
對不起,小弟不是理工科出身......
也不是一心想踢館,單純想要求知
以前國中地球科學課時,老師有教過,地球上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來自水蒸氣、甲烷以及大家認為的二氧化碳。甲烷的效果比二氧化碳還要好,但是成分變動不大,因此較不受重視,似乎是這樣,不是嗎?
以前沒有人類大量把固定的碳氧化,因此氣候不如現今這麼暖和。但是依然有四次大規模的「冰河期」不是嗎?那這一段氣候的變遷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改變呢。如果水蒸氣會導致溫室效應,怎麼會有這一段冰河期呢?
不過,中生代(恐龍時代),氣候的確比今日溫暖許多。
還有,個人認為儘量節約能源有效減緩溫室效應,但是改用替代能源在台灣是無效的。因為改用充電技術,在台灣,絕大多數的發電方式還是製造二氧化碳的火力發電廠。
只要使用復合式材料的,都可能使用石化工業的副產品;也就是經過提煉的過程將會產生大量CO2。小弟認為,在...
|
比起甲烷、二氧化碳...等等, 水蒸氣的量是人類無法控制的, 因此只好轉而控制人類能控制的二氧化碳...
我記得冰河期都是地殼重大變化而導致, 有一次是巨大火山爆發(東南亞), 噴發的火山會遍佈地球上空, 阻斷陽光照射, 使溫度下降帶來冰河期, 其他三次會不會也是這樣來的我沒有去查...
不用說複合材料啦...
你面前的鍵盤、滑鼠、手機、LCD、衣服、褲子...等等, 現在都市中只要你眼睛能看得見的東西, 大多數都跟石化脫離不了關係...
不過石化並沒有你不是想像中的那樣...
石化廠(如中油), 將原油提煉成各類油品, 事實上並不會產生多少二氧化碳(理論上是不會)...
你看到白色煙霧那是用來加熱的水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