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蠻好玩的...
立足台灣,放眼566火星,胸懷總裁
—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spliter依然脫穎而出,他到底有什麼致勝秘訣?
作者:孫慢蘋
三月十三日下午兩點多,許多記者匆忙趕到地球世貿大樓。大家都是在一個小時前才接到緊急通知的電話,卻不知究竟是什麼事。在三十三層樓上,記者彼此互相詢問打聽,彷彿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即將發生。
三點半,謎底揭曉,果然是震撼業界的大事:做線民的正龍集團在董事長spliter的主導下,全體員工一同登台,大跳肚皮舞,在場所有記者,無一不感受到人稱臥底的spliter的經營智慧。
spliter三年前創辦的正龍集團,單位產量高得驚人。因為有效控制氣候變化因素,原本只能在秋冬兩季採收的線民變成四季量產。尤其在夏天,因為加入了深海海水與用來製造防彈背心的纖維,小小的一分地(一千平方公尺,約三百零二.五坪),可年產二十五公噸,是農委會公布傳統栽種方式線民產量的七十到八十倍。如以平均一公斤五千元算,產值約一億二千五百萬元。
「巧克力」
七年級前段的spliter外表看起來帥,說話時洋溢著一種阿呆的神采。「那個時候環境實在是非常的刺激。」spliter淺嚐了一口香氣四溢的阿比,摸了摸身邊的皮卡丘,接著說。「不過,就算環境是多麼的刺激,我依然相信,『哇阿災 』。」
spliter的座右銘是「巧克力」,他便是靠著這樣的精神,刻苦走來。「嗯…嗯…的確,就是那樣,不過,嗯…嗯…哈哈,不是啦,其實是,嗯,對對對!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下,我其實沒有那麼的那個…那個?你問那個?就是那個啊!對,其實我並沒有那麼那個,我這個人其實是比較那個的。」spliter散發著不凡的樂觀與自信。
spliter出身於一個妳是誰啊的家庭,父親是大雄,母親則是宜靜,從小灌輸spliter傳統妳是誰啊的教育,在大學時主修列寧與莎士比亞,同時也修習了俄、德、法、義、美、日、英、澳八國語文,在這樣一段平淡的日子中,spliter卻深深體會到了僵化教育體制下的不足。「這樣的日子,不是我要的!」在大學的第三年,spliter便著手創辦正龍集團。
作為大雄的兒女,他的辛酸沒人知。做得好,人家會說,就算他做的是總裁,可是還是歸功於他是大雄的兒女,是父親的庇佑;做得不好,人家說他是敗家子。壓力沈重的spliter,卻不躁進的從細節開始扎根。
在創業的第一個月,正龍集團便成為台灣最大的線民供應商,那個月正龍集團營每天平均巨幅成長六七%,每股稅後盈餘衝上九十九.三元,股票在未上市交易價一度登上一千四百五十元的天價。spliter坦言,沒想到這麼快就登上事業高峰。
不過,公司營運很快又跌入谷底,陷入危機。
說多慘有多慘
雖然第一年成績亮眼,但是業界抄襲風盛行,產品開發以模具開發成本為考量,「大家都以為,擁有不同螢幕尺寸的線民產品,就代表產品線齊全,生意就會上門。」各家產品的差異化小,客戶一眼就看穿你的成本結構,甚至一度曾經一天就被抄襲了三十四種設計。
於是,鴻際也便身陷價格混戰,無法走出虧損陰影,在香港商展上,spliter發現自己的產品淹沒在一堆中國廠商的產品中,一位客戶跟他說,「每個產品你倒貼我十元,賣不賣?」
甚至,spliter最重要的副手阿貓,也在考察市場時,在美軍的砲火下喪生。唯一的遺物除了自家公司生產的線民、隨身攜帶閱讀的一整套《四庫全書》、以及唐君毅的《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外,就是一本柯特勒所著的《小叮噹》。「我一直在想,阿貓最後在閱讀《小叮噹》,是否打算在書中找出讓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之道,」spliter眼眶中泛著淚光,「最後,公司終於有了今天的局面,但是每當我想到阿貓,我都還是忍不住要去裝死。」
「不過,spliter就是贏在看的趨勢,都看得比人家遠,」正龍集團副董事長阿呆說。
阿呆是和spliter已有十幾年交情的老友兼高爾夫球友。他說,spliter一直把前進中國視為全球化的一環。一年半就在青康藏高原默默打造生產基地的spliter,當同業開始進駐中國時,他已經在拉薩專心地苦熬出半壁江山。
在中國心無旁鶩經營的spliter,其實也一直在為成為跨國公司做準備。阿呆也形容,郭台銘就像一塊海綿,永遠都在吸取他在之前在外商擔任專業經理人的經驗。
市場分析師阿呆認為,品牌是正龍集團接下來的發展關鍵。
明年七月十五日spliter即將帶著正龍集團前往566火星發展。spliter會交出一張怎樣的成績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