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C
Master Member
 
A.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733
跟著別人的設定走,但是,別人的設備跟自己是否相同?寫的天花亂墜,套用相同設定就是最佳設定?乾淨的聲音就是 DSP 該開啟的全開嗎?這些都是讓人疑惑、容易被誤導的。

聲音是主觀的,別人說了這麼多,說不定早已被自己的心理作用所迷惑,不是站在觀眾的立場,為觀眾考慮。

觀眾該去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設定出了自己喜愛的感覺。

SSRC 不如試試比較開啟關閉的差別,比較 16 位元與 24 位元的差別,甚至 EQ 都該去嘗試,評定是否有開啟的必要。
ONKYO SE-90PCI 的數位訊號不過 SRC,不想過 SRC 可以考慮改用光纖輸出。

引用:
作者563316
問題二:
小弟實在不懂音源檔案都是44.1kHz
那這張SE90 24/192的用處何在呢??
小弟無知,懇請各位大得賜教

那是指它具有處理這種格式資料的能力。
這時候的重點變成,你有沒有那種格式的資料給它處理。

如果你有符合它支援的格式資料,音效卡就可以發揮出原有設計的解析度。

電腦大部分都是使用 PCM 技術的儲存格式,CD 為何使用 44.1kHz、16Bits 這得問問當初制定這個標準的人了,這篇文章可以參考,
引用:
音樂 CD 的規格為什麼是 44.1kHz、16Bits 呢?關於 44.1kHz 這個數字的選取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我們知道人耳的聆聽範圍是 20Hz 到 20kHz ,
根據 Nyquist Functions ,理論上我們只要用 40kHz 以上的取樣率就可以完整紀錄 20kHz 以下的訊號。那麼為什麼要用 44.1kHz 這個數字呢?
那是因為在 CD 發明前硬碟還很貴,所以主要數位音訊儲存媒體是錄影帶,用黑白來記錄 0 與 1 。而當時的錄影帶格式為每秒 30 張,而一張圖又可以分為 490 條線,每一條線又可以儲存三個取樣訊號,因此每秒有 30*490*3=44100 個取樣點,而為了研發的方便, CD 也繼承了這個規格,成為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格式,這就是 44.1kHz 的由來。
__________________

─────────────────────────────
網路錯別字:應該 〇 (正確) 因該 × (錯誤) 重新開機 〇 從新開機 ×
舊 2006-10-23, 05:39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C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