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  位在大陸安徽合肥的全超導熱核裝置,成功進行放電實驗;最長通電時間達5千秒,最大電流量8千2百安培。清大教授梁正宏表示:成功通電長達5千秒的確驚人;不過距離「經濟化」的發電目標,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何宏儒報導)
 曾經在今年6月訪問這個實驗室的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梁正宏表示:科學家希望以「核融合反應」化解「石油危機」。目前德、美、日、俄四國合組團隊,大陸則傾向獨立實驗。
 他指出:過去「核融合」實驗的通電時間不過幾百秒;他對位在安徽合肥「科技島」的實驗室,這次能夠成功通電長達5千秒,感到非常驚訝,認為離發電的目標的確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過他強調:距離經濟化、真的用來發電,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
 這種發電的原理在於:以大量電流引發更多「核融合反應」,再把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形成「電力」。除了過程穩定和持續性非常重要之外,由於導入的電流量越大,產生的「核融合」也越多;如何在「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中,降低耗損、提高效率更是關鍵!
 他表示,德國最近的實驗結果, 「output」和「input」的比值才剛超過「1」;距離比值「遠超過1」的經濟目標,仍然有待突破。  ]
 
 這段新聞說的很含蓄,但是根本上就是不相信
 
 很多國家都已經完成單一燃料丸的點燃測試,物理原理是很簡單的,只要溫度壓力夠就能點燃氚氣達到核融合,只是困難的是要如何不借助核分裂來達成,這點做不到,「核融合」也只能當炸彈
 
 核融合炸彈已經不是秘密,基本上的設計不外先引爆鈽239核彈產生所需的溫度壓力跟中子,再經由導流管跟聚焦反射鏡會集中子到氚氣丸上,這樣就能炸了,問題是反應時間太短,整個設計如果沒有經過試爆驗證,根本不知能不能用,更何況鈽239跟氚氣都是管制品,除非自己有反應爐生產否則買不到,才使核融合炸彈成為大國的專利
 
 記的幾年前歐洲核融合計畫抽出電力的方式是用液態金屬(鈉)當熱介質進行熱交換再推動蒸氣渦輪機,紅旗大您PO的照片根本沒有預留熱交換設備的空間,也難怪沒人相信這個東西已經能發電了,當然初中生都知道流動的電漿或導體也能產生磁場,只是到目前為止控制技術還沒出現,如果您那邊已經搞出來了,不用您加持,黨中央就會大肆慶祝了
 
 科技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想超英趕美就要打好基礎而不是土法煉鋼放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