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odobear
Advance Member
 
dodobe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莫莉與莎莎Close To Home

10月13日上映:莫莉與莎莎Close To Home預告欣賞與簡介



預告欣賞: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_EeTQrQ5U

片名:莫莉與莎莎Close To Home。
導演:法蒂畢魯(Vardit Bilu)、韋蒂畢魯(Vidi Bilu)、達莉亞雅加(Dalia Hagar)。
編劇:韋蒂畢魯(Vidi Bilu)、達莉亞雅加(Dalia Hagar)。
製片:馬希克荷傑布(Marek Rozenbaum)。
演員:妮曼桑德Neama Shendar飾莫莉、莎曼德沙雅Smadar Sayar飾莎曼德。
片長:98分鐘。分級:普遍級。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JOINT ENTERTAINMENT。
出品國:以色列\希伯來語發音(2005)。

劇情簡介:
困在圍城裡的花樣年華
我想逛街!我想戀愛!我不要穿軍服!

傑驁不馴的莎莎沒辦法忍受像莫莉這種女生。莫莉內向膽小,她也不想和莎莎這種人攪和在一起。然而命運老愛開人玩笑,在義務兵役期間,兩人被分配到同一個「耶路撒冷巡邏小組」。她們的工作就是攔住路上的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要求看他們的身份證並登記資料。指揮官規定在任務期間,不能隨意離開巡邏區、不能坐下、不能抽煙、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講手機,但女大兵們真的會乖乖聽話嗎?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十八歲女孩,試圖擺脫男人引起的政治戰爭與虛偽的國家榮譽,努力活出自己的故事,她們各自經歷戀愛、情傷,以及兩人之間從互相厭惡到共同扶持的微妙關係。導演和編劇以女人的角度,探索女性如何在威權之下,找尋自我靈魂的出路。片中選用美國德州樂團「天空大爆炸」(Explosion in the Sky)的歌曲〈昏迷之後的第一個呼吸〉,替以色列女孩吶喊出她們的心聲:就算不能選擇國籍、種族,也要選擇自己的未來!

導演介紹:
達莉亞雅加(Dalia Hager)
於1963年4月9日生於吉夫阿塔伊姆。在1983∼1986年間,她於特拉維夫大學影視學院(the School of Cinema and Television)研讀製作課程。1993年,她和美國的劇作家羅伯麥坎學習劇本編寫技巧。從那之後,她便走上電影創作之路,擔任編劇、製作人、導演、採訪記者和電影科系教授等多種角色。

韋蒂畢魯(Vidi Bilu)
於1959年1月6日生於耶路撒冷。在1983∼1985年間,她於Hadassah大學就讀攝影系。1986年,她在Beit Zvi研讀電影藝術,並在1989年時主修導演課。她執導了多部商業****,並擔任剪接及製作人的工作。

導演創作理念:
在以色列,大多數探討軍隊議題的電影都著重在男性焦點上,沒有任何關注女性議題的軍隊電影,即使這些女性當兵所經歷的遭遇就發生在身邊。於是我們兩個決定要說一個女孩們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們的故事。身為以色列女人,我們像這個國家的每個人民一樣,被培育成軍人,並生活在男人引起的戰亂之中。我們必須扮演媽媽、妻子、女朋友和軍人等多種角色。我們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還被期望要成為像他們那樣勇敢、為國家奉獻。然而關於我們服兵役這件事,卻非常空泛虛假,我們並沒有實際執行軍隊任務,卻必須身處其中,我們想問,服兵役這件事和我們真實生活之間的關連到底在哪裡?

我們將角色設定為在耶路撒冷巡邏小組的成員,因為我們兩個之中的其中一個在服兵役期間就真的曾擔任過這項工作。因為有過這項經歷,使我們在呈現觀點上變得容易許多。我們想要拍一部帶有政治意義的電影,希望讓觀眾主動去思考,而不是告訴他們要思考些什麼,因此,在做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在這個動盪的政治現況中,所缺乏與渴望的「獨特性」。

得獎記錄:
☆ 2006柏林影展榮獲歐洲藝術獎。
☆ 2005以色列「奧斯卡」 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莫莉與莎莎】中有許多難得一見的影像,呈現以色列女兵服役的真實情況,這是以色列去年最讓人驚豔的電影作品之一。……………………銀幕雜誌。

【莫莉與莎莎】替以色列十八歲女孩說出想要逃離一成不變的兵役生活與國家榮譽責任的心情。片中包含了幽默、悲傷、溫柔等元素,聰明地點出了政治敏感議題。……………………綜藝雜誌。

以色列政治文化背景介紹: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國家。自從猶太人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後,便開始長達幾世紀的流亡生涯。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聯盟透過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讓世界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當時極端主義的阿拉伯人領袖反對猶太人建立民族家園,煽動阿拉伯人襲擊猶太人居民區,兩方衝突一直延續到二戰後,直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才正式成立,但以色列周圍所有阿拉伯國家仍繼續對猶太人進行全面戰爭,中東戰亂頻繁依舊。

關於以黎衝突:
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北部接壤。長期以來,兩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由於巴勒斯坦遊擊隊轉移到黎巴嫩並以黎巴嫩作為抗擊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經常對黎巴嫩進行軍事打擊,加上1992年2月,以色列以武裝直昇機襲擊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導致喪生,此後,兩國衝突不斷升級,從未停止。

關於以巴衝突: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長久以來衝突的最主要問題是關於耶路撒冷的定位。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中部,長期以來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同時也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和聖地。三教從古至今都在爭奪這塊聖地,但諷刺的是,在阿拉伯語和猶太語中,耶路撒冷的意思又叫「和平之城」。

在以色列建國後,先後與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國家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耶路撒冷被阿以雙方的停火線由北向南切割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被約旦佔領,西區被以色列佔領,以色列宣佈西耶路撒冷為首都,但在1967年又奪取東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宣佈耶路撒冷是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此舉引起阿拉伯世界和國際輿論的強烈反應。巴勒斯坦則是自20世紀60年代就宣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領土的一部分,以色列必須全部放棄。1988年,巴解組織發表的《獨立宣言》將耶路撒冷定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

以色列的女大兵:
戰爭不是女人引起的,卻要女人付出代價!
在以色列,每個公民都是軍人,女人也不例外。根據以色列法律,滿18歲的女性需要服義務兵役兩年,主要是在輔助部隊,很少前往前線,但軍法同樣嚴格。要是一個女兵在服役期間懷孕,根據〈破壞軍隊財產法〉,她將會遭受處罰,因為對以色列人來說,軍人就等同於國家財產,任何會阻礙軍人執行任務的事情都必須剔除,愛情也不例外。電影中,以色列女大兵們在國家威權制度下,只能以不超出常規的範圍內,偷偷地叛逆,例如在巡邏時偷逛街、偷吃東西、偷和情人約會,長官查訪時再互相以手機通報,因為她們也想像一般年輕少女一樣,活得自在又快樂。

大衛之星天空下:
電影中以色列女兵的帽子上鑲有一顆六角星,名為「大衛之星」,象徵國家的權力,也是猶太人的傳統象徵。同樣的圖騰在以色列國旗上也能看見,而以色列國旗上的藍白兩色則是來自猶太教徒祈禱時用的披肩顏色,藍色是巴勒斯坦的天,白色表示潔淨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舊 2006-09-29, 04:43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dobea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