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差距是很難去形容的,電影屬於創意工業
今天你用的機器比別人好是讓你的效果比別人好,並不是拍出來的片子就會比較好看
重點在劇本跟導演
不過很諷刺的是,現在台灣這樣的人已經漸漸的少了
為了什麼??還不就是錢
今天有一些光領政府輔導金生活勉強才過的去的導演
你們說他米蟲,但是政府輔導金真的夠他們拿來拍片嗎??
政府說「我們也有在扶植啊!」
但是他們給的是多少??真的夠拍一部電影嗎??(還沒有說能夠讓人傳頌的電影喔)
政府輔導金發的很少發給恐怖片的,一年的徵稿都是2.3百個劇本在拼
審查委員也就那麼幾個,你認為很有創意的劇本,說不定他們認為一文不值
若你是編劇,你要寫會得獎的劇本還是有創意的劇本??
另外,膠捲要錢,機器要錢,工作人員要錢,你領下來的「七折八扣輔導金」可以養活
你的劇組嗎??
一定有人說到「那為什麼不去找企業主贊助??」
很抱歉,對於這種工業,你去跟他談贊助的時候他會跟你說
「你認為你的片子會增加我們的銷售量嗎??你確定會比好萊塢好看嗎??」
「與其看你們的電影,我還不如花個200塊到電影院隨便找塊好萊塢電影來看還比較實在」
很對不起,文化產業就是這樣的讓人看不起
還是你要演「台灣阿誠」、「金色摩天輪」、「飛龍在天」電影板
你還要去買版權,還要去找演員,找無名的會被人幹,找有名的又請不起
夢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
這一句話我始終當他是名言
另外,在看習慣了好萊塢的大製作大成本之後,回頭回來看台灣這種的電影當然會有落差感
所以有很多板大說難看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們都已經以既定的角度去看這部片子
如果說句很認真的話,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用你是一個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去看這一片」
算了,這樣的東西說來簡單........
拿錢出來的不是看電影的人,如果說一部片子在開拍之前就在募款,你是捐錢的人
那你當然就可以這樣說,但是....看電影的人幾乎都不是
拿錢出來的是贊助商,是老闆,但是他們總是想要電影製作團隊拿3分的錢作10分的事
然後
最好有100分的效果
另外請問,是會有多少人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的效果會賣自己家產來貼的
台灣我記得還有一個,不過我不知道他回收了沒有
另外忘了說,臥虎藏龍跟雙瞳等片,可以作到這樣,完全是因為他們的老闆是哥倫比亞
無關乎我們台灣的公司,更沒有七折八扣的國片輔導金
今天劇本要是沒有丟到他們面前,是不會有機會可以變成大家說的「國片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