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DELL在國外的學校賣得很好, 忘了是哪位在問DELL的銷售的, 我只是舉個例子.
另外, 品質與價格的問題, 其實沒有那麼好解. 消費者當然會希望一定的品質當中價格越低越好, 如果要問什麼價格值得什麼樣的品質, 那是沒有定論的, 不是嗎? 只要有人能夠提供同樣品質更低價格, 消費環境會逼其它的提供者跟上, 然後質疑: 為什麼某家廠商能夠提供品質這麼好的東西在這麼低的價格?
因為太多種發生過的可能性, 惡性循環這個論點我就不提了.
又要品質, 又要便宜, 那要什麼樣的品質搭配什麼樣的價格, 這是無解的(只能看社會行為).
這連結到我下一個討論, 社會行為取向, 而不可否認的, 價格更低, 東西品質更差(應該沒有錯吧).
現在買東西當然也會希望能耐用, 夠操. 不過維修的機率也比以前高很多, 有可能是資訊發達所以紙包不住火, 但也有可能是貨物普遍品質下降. 會注重維修, 那是因為維修的機率很大, 所以去注重. 如果普遍觀念是東西都是用到壞, 使用時間都已經到達滿意以上, 那誰會特別去看維修, 對吧?!
甚至未來有個發展, 東西買來是要用到保固沒了為止/而已. 東西不用買得太貴, 便宜能用, 撐到保固結束換新. 如果其中有什麼問題, 就送修, 因為就算多付點錢買好一點的東西也可能會壞, 要送修, 那不如買便宜的就好. 而且現在的科技變化那麼快, 大眾口味喜歡新鮮的產品, 換來換去已是社會常態, 那麼更沒有理由不去注意價格與提供的功能, 如果品質是要用錢堆積出來, 那就找更便宜的替代品, 反正能送修對吧?!
接下一個話題, 品牌. 借用上面kicky網友PO的話, 品質是用錢堆出來的, 就算是技術更新, 那也是要錢來支持的. 我尤其推薦kindablue發表的意見, 以下是借用:
"如果一個產品能做到讓消費者覺得:除了這個品牌以外 其他人作的可能都會有問題
那這個品牌就成功了
在少數出問題的情況下 讓人有滿意的客服 等於讓你原來的缺失 變成完美
這就是品質"
品牌跟品質是關關相連的, 但只論價格, 那等於無品牌論, 接著就是無品質論. 消費者要便宜, 但廠商無法得到滿意的利潤又何嘗想提供品質, 只不過想做個東西撐到保固過了, 要不然就在保固內換, 維修, 或直接給你拖時間. 可是呢, 賺錢還是會固定在某些特定的人身上, 削減的價格到最後還是由下面(大部分的人)來買單, 羊毛出於羊身上. 大家消費習慣都變得聰明的時候, 也是開始讓自己難過的時候, 不過好玩的事情在這裡, 如果大部分的人消費習慣很不聰明, 那麼少數很會挑的人就能夠很省, 說回來, 那些錢與消費要轉嫁到誰的身上.
最後要提的是現實. 現實就是不要吃虧, 然後努力出頭天. 埋頭苦幹是最傻的, 創意設計理論上最有可能突破, 也最有可能創造品牌. 消費者是聰明的, 但他們有個笨的地方, 那就是潮流. 就算人人手中都有MP3, 一旦出了能聽音樂的手機, 他們還是會買. 人人手中都有DC, 但有相機功能的手機又能聽音樂那不是最好嗎?! 所以何不重新開發那些覆蓋過的領域, 然後提取新的價值, 從紅海中找尋藍海, 其實都還是同樣一片海, 多加點水, 或多加點鹽, 味道改變些, 那些魚就以為擁有了不同, 釣魚的人, 還是在那裡等魚兒上鉤, 不論下面波濤洶湧, 海面上依然平靜, 魚兒與海的爭鬥跟魚夫無關.
我的感想, 現在追求品質似乎有點晚, 當大部分廠商都以價格為主打的時候, 說不定同樣的價格還買不到從前的品管, 那麼買便宜真的是省錢嗎? 我很懷疑. 何不少買點重複功能的東西, 然後還是挑挑對自己產品比較有信心的公司, 或大部分人試用過應該沒問題的產品. 而我自己要記住, 如果沒有爬上社會頂層, 殺價也就等於自殺, 殺的越烈, 死得越快越慘, 所以我寧願少買點東西, 便宜但很明顯貨差就直接排除掉, 畢竟要去蕪存菁在日益品質低下的社會尋求一點點的希望, 要讓廠商知道東西不便宜會很慘, 但如果品質差會更慘.
PS. 目前看來廠商是認定消費者只注重價格而非品質... 真是哭笑不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