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ind16cloud
老實說我並沒有想要說明什麼
只是要借由這幾篇文章來審思自己往後的想法和行動
也想請大家來談談目前的學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儘可能的暴露一些問題吧
|
就拿我自身的狀況和我看到的情況來講好了
1. 文筆、對話問題。我發現普遍來講都有很難掌握住一個主題的要領來說明,常常繞來繞去,不知所云;到最後都離題,常常有種胸中乏墨的感覺,思考與敘事方式缺乏一種邏輯。寫一篇文章很難運用標點符號得當。
引發的導火線之一,我想也許是現在網路發達資訊便多的關係,大的社會環境&學習風氣──以及不能漏掉的一條︰自己的意志薄弱......
2. 對自我的認識缺乏了解。迷迷糊糊走著人生,迷迷糊糊的興致和樂趣。
沒事兒就看書,泡圖書館,白看了那麼多的文學書,那天一統計,成果斐然。
可是突然不知道這有多大的用途,好像並沒有充實的感覺。
學電腦吧!心裡有聲音在說︰“你怎不去念書?對得起你媽嗎?”讀日語吧,心裡又在說“你現下英檢都沒過,還有心思學別的外語?”反正是什麼都幹不徹底,幹什麼都心虛 ; 充滿了矛盾和希望。
原來看過一句話,經典之言︰
[ 當一個人對他的頭班已經失去追求的時候,他已經沒有權利抱怨社會了。
我想,我失去的是生活的激情,無論是對於現下的學業,還是未來的漫漫道路。]
可是若有一天,突然明擺著兩條分別通往不同地方的路,並且有個明確的分叉點,問自己該走哪個方向?
開始徬徨了。
是該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為了升學? 就業 & 報效國家?
在一些討論文章中不乏有這些問題的影子。
或許當大學生問自已,是否為自已浪費青春而感到後悔 ?
當為謀職而到處碰壁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的反醒,可是一切已經太遲了 !
教育的悲衷,是沒有教學生做人?如果說我們的個性發展沒受到重視是由於分數制度的橫行。
那麼,人浮於事和弄虛作假就是社會的遺毒,有說謊不臉紅的老師,就會有抄書不害臊的學生 !
3. 常以計畫趕不上變化之名行偷懶之實。
這是一種普遍地不能再普遍的現象了,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在大學按照計畫去完成所有自己應該學到的東西?
答案是沒有多少。
可有多少人在畢業後或者是工作一段時間後自己領悟到上面寫的這些東西?
答案是所有。
這就是反差,基本上每個人在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會覺得如果讓自己重上一次大學,一定會比現下更好…
讓後悔到最後變成了無奈。
會想拿這些話題出來討論也可能是自己心底的某種情緒想找個退場門。
但是路,還是要行 ; 時間,只會向前。
明天又是個美好的一天。
通才教育大學就是讓大家知道:
自己學得太少,要花一輩子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