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小雨燕
俗名 分類 動物,脊索,鳥 雨燕目 雨燕科
英文名稱 Apus nipalensis 學名 Apus nipalensis
特有狀況(種) 留鳥 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保育類
命名者 (Hodgson) 命名年代 1836
原始文獻 Hodgson. 1837. J. As. Soc. Bengal 5(1836):780. .
外型特徵 身長14公分。全身黑色,喉下與腰部白色,尾羽中央稍內凹。口裂寬。腳短小
分布及棲地 分布以低海拔及平地為主,但覓食時也可在中海拔的空****現。除利用人類建築築巢,在巢中夜棲與繁殖之外,一旦飛出巢就完全以空域為活動棲地。累了就回巢休息,不會停棲於巢以外的任何地形地物。
生態習性 是演化為終日在空中活動的鳥種,雙翼狹長有力,適於高速飛行,且滯空時間長,可連續飛行很久。以空中的飛蟲為食。平時飛的很高,但當下雨前溼度增高時,會低飛食取近地面的飛蟲。叫聲為重複的「嘰-嘰嘰嘰嘰」尖銳刺耳聲。築巢於人類建築的高處,尤其在高柱的柱頂,或橋樑下方。以泥土、枯草、唾液黏合之,繁殖期為3-6月,產3-4卵。
雨燕的照片
http://www.nikonfans.org/20040801/DSC_32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