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IXES
請問「聲音訊號截點」是指什麼?
那是不是bit越高聲音就能越小聲?
可是越小聲的作用在哪裡?
那請問為什麼SACD只採用1bit呢?
和它的取樣率達2822.4kHz有關嗎?
那請問kbps這個又是什麼呢?
好像只有WAV的kbps=bit x kHz x ch,
其他格式好像就不是這樣,
像DTS 48kHz 16bit 5ch,
不是3840kbps而是1536kbps,
是不是那個算法只能用在WAV?
最後再問個問題,5ch和6ch的差別在哪裡?
好像都3/2+LFE的樣子,不過差別在哪裡呢?
像我播放DVD時,DD 5.1它會顯示6ch,
而DTS 5.1ch它會顯示5ch。
|
聲音訊號節點就是取樣,可能得請你回頭看一下之前的文章了。
一個數位聲音取樣率44.1Khz的話,就表示這個數位聲音是由每秒44100個聲音訊號節點所組成的。
Bit越高音量容量就越大,這通常是因為考量製作音樂時,要在Peak之下保留更完整的動態變化,Peak就是所謂的0db標準線,一超過0db就是破表,會造成破音、爆音等問題。所以當數位錄音的時候使用24Bit錄製,可以錄近很柔很漂亮的動態細節,也可以避免破表,使用8Bit錄製的話,就變成很「硬」的動態細節,且很容易破表。
Bps是每秒的位元流,通常加個K,不管是Khz還是Kbps,都是因為「千倍」計算,他是電腦內傳輸資料的流量大小,例如你放一片CD,他是1411Kbps。
用Bps計算的話就是:
1411 x 1000 = 1411000 bps
用Bits計算的話就是:
1411 x 1024 = 1444864 Bits
用Byte計算的話就是:
1444864 / 8 = 180608 Bytes
上面是各種數據單位算出來的結果,其實也就是當你放一片CD進電腦播放時,光碟機雷射頭每秒讀取CD內的資料,並且將這些資料送到音效卡的「量」是多少。
通常這個數據流量越大,就表示音效卡能得到更完整的音訊資料,轉換為類比輸出時的「來源」也就越詳細,自然音質都是比較好的。
SACD目前的規格普遍都是Stereo / 24bit / 192Khz。
至於你說的2822.4kHz,這個應該是DSD數位系統錄音時,可以保存單軌取樣率的最大值,也就是用2822.4kHz來保存數位音訊資料的話(例如存在硬碟的.wav檔或.aiff檔),取樣率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非常接近類比了。
通常CD數位錄製可以保純單軌資料的最大取樣率都是192Khz,製作成CD時是44.1Khz。
那麼SACD應該就是數位錄製時可以保純單軌最大取樣率為2822.4kHz,製作成SACD時是192Khz。
Channel數這個,其實只是輸出軌數要多少而已,如果你選擇5 Channel的話,大概就是放棄掉.1那個低音軌的輸出,6 Channel就可以完整輸出5.1聲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