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IXES
一:可是類比訊號經過轉換不是會有損耗嗎?還是說雖有損耗,但其音質仍是數位比不上的?所以平平都是CD,但類比錄音做出來的會比數位的好上許多?
二:順問一下Sample是什麼?那所以如果是用真實樂器演奏的話,大多是類比錄音囉?
三:好像磁帶也可以儲存數位資料(D-VHS好像就是這樣),所以也能作為數位母帶?
CD的母帶就是44.1kHz/16bit的啊?那不就和CD沒有差別了嗎?我是一直以為母帶(影像、聲音)的畫質、音質都比出版的產品好上許多。
還想加問一個東西,就是44.1kHz和16bit這兩個數值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說其值越大音質越好呢?又好像說它們的值再怎麼大,還是比不上類比原本的訊號?
不好意思喔,問題又變多了,勞煩您了......thanks !
|
類比訊號通常沒有衰減的問題,只有染色方式不同的問題。
但我這句話的意思,要建構「專業類比音訊處理器材」上,如果用一些破破爛爛的低階類比處理器,訊號還是會受到衰減的。
所以對音樂製作來說,只要多一份類比,不管怎樣就是會比全數位的好。
Sample是真實樂器聲音的取樣,例如把鋼琴的C0-F6每個音都彈一次,或是把每個鼓的聲音都打一次,然後個別錄成Wave或Aiff檔存在電腦裡,這個就叫Sample。
數位磁帶有一種音樂專用的叫做DAT,但是那是磁帶,和類比盤帶還是不一樣,DAT目前已經是快要消失的母帶規格,畢竟一片DVD可以儲存比他更多更高規格的音軌,而且也方便許多。
而DVD無論多大,無論是以後的BD-Rom還是假設哪天出現10TB的空白光碟,都沒辦法儲存比類比盤帶更高規格的音軌,這也是類比不會被取代的原因之一。
CD的數位母帶儲存音軌「最低」要有44.1Khz / 16Bit,通常都會比這個規格高一點。
最後是44.1Khz,這個叫取樣率Sample Rate,詳細的話就是以這個取樣率為標準的數位聲音資料,每秒會有44100個取樣,這裡說的取樣也可以叫聲音訊號截點。
一首五分鐘的歌,300秒,如果他的取樣率是192Khz,那就表示他有300 x 192000的聲音訊號截點。
所以這首歌會是由57600000的聲音訊號節點所組成的。
如果他的取樣率是44.1Khz,那就表示他只有300 x 44100的聲音訊號截點。
那這首歌就只會是由13230000個聲音訊號節點所組成。
16Bit這個,則是「音量」的取樣率。
一首歌的「最高音量」是0db,1Bit可以讓聲音-6db,所以16Bit的話就是16 x -6 = -96db。
-96db x 數位聲音的最小訊號值0.01db = 96 x 100 = 一首16Bit的音樂有9600個音量訊號截點。
24Bit的話就是24 x 6 x 100 = 14400個音量訊號截點。
所以只要Bit數和Khz數愈高,數位聲音訊號的細緻度也就會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