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ntress
第一個:類比比較好,因為這牽涉到衰減和染色問題,類比的聲音肥厚溫暖,這是數位製作一直遙不可及的真正原因。
第二個:錄音的話都是需要演奏的,使用軟體或數位器材只是製作方式上的不同。如果不使用現場錄音的話有個方式是MIDI + Sample(Sample都是數位)或MIDI + Hardware Synth(通常還是類比居多)。
第三個:數位母帶可以是硬碟或是光碟,只要能儲存數位資料的媒介都可以。
如果以DVD-Audio Stereo的數位母帶來說,至低要有兩軌192kHz/24bit的Mono儲存資料。確實會比CD的數位母帶最低44.1khz/16bit來的高。
|
一:可是類比訊號經過轉換不是會有損耗嗎?還是說雖有損耗,但其音質仍是數位比不上的?所以平平都是CD,但類比錄音做出來的會比數位的好上許多?
二:順問一下Sample是什麼?那所以如果是用真實樂器演奏的話,大多是類比錄音囉?
三:好像磁帶也可以儲存數位資料(D-VHS好像就是這樣),所以也能作為數位母帶?
CD的母帶就是44.1kHz/16bit的啊?那不就和CD沒有差別了嗎?我是一直以為母帶(影像、聲音)的畫質、音質都比出版的產品好上許多。
還想加問一個東西,就是44.1kHz和16bit這兩個數值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說其值越大音質越好呢?又好像說它們的值再怎麼大,還是比不上類比原本的訊號?
不好意思喔,問題又變多了,勞煩您了......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