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zhen@cdrsoft
太誘的神話 早在幾年前就掛了
日本公司 都不做 全都MIC
你想會生出什麼樣品質的東西
幾年不想浪費錢買那個片
|
不可能,除非太陽誘電想賠上商譽,不然敢在包裝跟碟片上打上 Made in Japan?
引用:
作者路人亂入
不對,我會說CD DVD SPEED是權威的原因是(對於這個站上而言):
1.站上沒有測試標準
2.站上絕大多數都是用CD DVD SPEED;而非PXSCAN之類的測試軟體...
3.站上還是很重視看分數的習慣..抖動等反而不是那麼重視
不過目前的卻還不能下結論
|
我想每個軟體測出來應該都不會差太遠,那都是機器的傳回值,真正的差別是差在機器上。
雖然我(自以為)認真看了每一篇,但還是看不出討論主題在哪,是想討論部分That's爛掉了嗎?
應該是部份吧,得測個幾筒才能知道大概趨勢,
但是你測幾筒的時候,貨又換一批了,測試這件事情就是這樣。
其實最重要的在於保存性,當然最理想的是數值美又保存佳。
有種片剛燒完數值超美,一個月後慘不忍睹,讓你搥心肝,這種叫最慘。
那麼怎麼確保資料安全?答案是沒辦法確保。
但個人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
- 燒錄完測試品質
- CDCheck檢查檔案正確﹝或用任何一套MD5檢查軟體﹞
- 時常檢查碟片的衰退性
速度確實會影響品質。
品質無法表示一切,只能表示當下的讀取性。
前面有兄臺提到唯讀光碟機糾錯能力比燒錄機差,我想沒這回事,
但或許某些機器會調整程式適合讀取某種碟片的雷射光。
對於燒錄軟體耍賤問題﹝為了某些因素,內容有些模糊,看懂就看吧﹞:
NERO在5版的時候曾經有序號輸入正確且可以正常開啟軟體,但序號檢查卻出現序號無效的問題;
在6版之後就未出現(可能是"某種組織"對它"了解"更透徹,或NERO取消此功能)。
但是注意到一件事情,單就技術上來說,燒錄的時候要進行"解析程式"的動作有些困難,
燒錄動作有時間性,所以很麻煩,沒法一個指令一個指令追,甚至沒辦法返回,
所以要找出燒錄過程的耍賤動作比較難,而且可能得花上許多金錢與時間,
因此就算有,也是不為人知的,原因在於代價太大。
﹝此段單就邏輯推測,有誤請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