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mail.club.tw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876
SolidBurn技術簡介

引用:
作者elvis6278
SOLID BURN關掉會比 ON還好嗎??


以下為節錄 某網站 評測 1650 的分析及觀點 內文中有提到 SOLID BURN/AutoStrategy/WOPC/OPC/寫入策略/三種寫入脈衝(Ttop、Tmp、Tcl)
一些常見 名詞/功能 的說明 一篇不錯的文章
你看看就知道 為何 在 正3菱 我選擇 SOLID BURN關掉 ..

~節錄~

對於Firmware已經支援的盤片,明基建議不使用SolidBurn,否則可能適得其反,畢竟幾百塊錢的刻錄機所使用的晶片的處理與分析能力不可能與實驗中專門進行盤片分析的儀器更好使,要不光碟與刻錄機廠商也就沒必要花大價錢添置那些光碟測試儀器了。只有當遇到未收錄進Firmware或使用盜碼的盤片時,SolidBurn才可能用得著。

據明基介紹,DW1640所使用的PNX7860其實是SolidBurn的實驗型晶片,可算是PNX7862的β測試版,因此在對SolidBurn的支援方面,PNX7862要更好。那麼SolidBurn到底怎麼樣?正式支援SolidBurn的1650比1640是不是有明顯的進步,也就是本次測試的一個主要的任務了。


SolidBurn技術簡介

SolidBurn技術從本質上講,不再僅僅局限於OPC(最佳功能控制,相關介紹見本站早前的專文)範疇。這方面,日本PLEXTOR(浦科特)公司最先進行了嘗試,並在PX-716A上予以實現,這就是當時非常著名的AutoStrategy技術。

與AutoStrategy一樣,SolidBurn也是通過刻錄機本身對光碟的實際勘測,來即時調整鐳射照射的功率與時序控制參數(這就是Firmware中早已入的相應盤盤寫入策略所包含的基本內容),而並不是通過檢測光碟的盤碼(Media Code)來取得對應的寫入策略(早已存放在Firmware中的)。有關刻錄光碟盤碼的問題,請參見本站早前的專文介紹,在此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當光碟廠商研製出新的刻錄光碟時,一般都會向主流的刻錄機廠商發送測試樣品,以希望刻錄機廠商在編制Firmware時,給自己的盤片予以支援。反過來,刻錄機廠商也會不斷的接受新的光碟樣品進行測試,以保證自己的刻錄機有最好的盤片相容性。


在一個標準的寫入策略中,有三種寫入脈衝,第一就是頂級脈衝(Top Pulse),當數據脈衝的首沿到達第兩個時鐘週期後(這個時鐘是信道脈衝時鐘,單位為T,DVD一倍速時,T=38.23ns,16倍速時T=2.389ns)開始,持續時間為Ttop(上圖中的灰色區域),之後進入第二階段,即多脈衝(Multi Pulse),它於記錄數據的尾沿處結束,每個脈衝的時長為Tmp(上圖中的淡紅色區域),之後進入第三個階段——冷卻脈衝(Cooling Pulse),其時長為Tcl(上圖中的淡藍色區域)。

上圖中,表示的在寫入一個8T和3T時長的數據時的寫入策略。顯然這就是涉及到了Ttop、Tmp和Tcl三種不同時序控制,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對於每種盤片來說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它們也是DVD刻錄時最重要的三個時序(在DVD刻錄時,並不是只有這三個時序參數,但相對來說並不是很重要)。下表就是有關Tmp的寫入策略代碼說明:

WOPC可以校準最佳功率值,但對於Ttop、Tmp、Tcl的校準則基本沒有幫助。所以並不算是完整的寫入策略的優化技術。相比之下,飛利浦的SolidBurn與浦科特的AutoStrategy則在時序優化方面進行了自己的嘗試。[/COLOR]
原文出處連結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6/415433_1.html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6/415433_2.html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6/415433_3.html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6/415433_4.html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6/415433_5.html
舊 2006-04-20, 06:57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mail.club.t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