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itolin
做這種手術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因為術後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角膜弧度不平衡....
就會產生所謂的鬼影,和對焦的困難...嚴重者還要接受第2次的手術....
還有因為角膜已經變薄了...比較不能受到外力的撞擊....
個人覺得...
眼睛可以不用接受手術就不要...除非度數已經高到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起居...
|
感謝提供意見

偶也來一些嚇人滴資訊....
以下補充擷選自:
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
一、PRK/LASIK可能的併發症
3.異常散光
基本上散光的矯正準確度不如近視,但由於大部份的人都只有輕微的散光,所以整體矯正效果仍然相當良好。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引起一些術後的異常散光,原因有四:
a.水晶體部份的散光先天的散光,大部份因角膜引起,少數則與水晶體、視網膜等有關。由於雷射只能改變角膜表面來治療散光,水晶體部份的散光則無法改變。
b.散光本身有一定的軸度,雷射治療時,若未完全對正,可能使散光角度產生偏移。
c.術前原本沒有散光,術後反而引起一些散光,可能與雷射光束本身不均勻或病人眼睛未對正、癒合不良..等有關。
d.PRK復原時,角膜表面不平整或是LASIK角膜皮瓣蓋回後,沒有平順地回到原位,均可能產生不規則散光。嚴重者會影響視力,可能須再次手術或配戴硬式隱形眼鏡來矯正。
4.角膜混濁
PRK手術後,角膜的癒合反應太強時,醫師在裂隙燈下可見到(肉眼看不到)原本清澈的角膜會有部份像毛玻璃。大部份角膜混濁都是輕微並不影響視力,若是厲害的混濁則可能影響最佳矯正視力或者度數回退,需要再次處理。要避免或降低角膜混濁發生,須點用局部類固醇藥水3-4個月。而LASIK手術後則幾乎都不會發生角膜混濁,所以LASIK病人術後點藥只要1-2星期即可。
5.夜間視力變差、炫光及光暈
大太陽下,我們眼睛的瞳孔會縮小,以免光線太亮眼睛不舒服。夜晚時,瞳孔會變大,以允許較多光線進入,才能刺激視網膜看到影像。但瞳孔變大時,周圍散亂的光線也會進入。由於變得光線較不集中,視力也會變差,夜晚看到燈光也易有眩光、光暈現象,少數人可能影響夜間開車。
由於雷射在角膜表面切削,有所謂的光學區大小的問題。以往光學區小於6mm,夜晚時由於瞳孔較大,光學區無法涵蓋瞳孔時,易有眩光、光暈等問題。但光學區作很大時,需切削較深才能達到同樣效果,而切削太深又可能牽涉其他問題。現今標準多是以6mm光學區為主,以取得平衡。但對於近視超過1200度者,術後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眩光。
6.中心偏位
手術中患者應固定注視雷射靶點,醫師也會監督是否發生偏位。若未對正時,醫師會暫停雷射,重新對準後再開始。若雷射切削未對正瞳孔,將使進入眼睛的光線無法集中對焦,產生偏位而影響視力。處理上需等待度數穩定後,再次調整。
7.發生感染
主要靠術前及術後點用抗生素藥水來避免。由於角膜上皮扮演著防禦病菌入侵的屏障,因此PRK術後角膜上皮未完全癒合前,較有可能發生。LASIK則因角膜上皮仍保留完整,發生機率更低。嚴重的感染可能發生角膜潰瘍,導致角膜結疤,表面不平整而影響視力,極少數的情況下需要角膜移植。
9.眼壓升高
眼球本身需維持正常的眼內壓力(就像皮球一樣才不會扁掉),稱為眼壓。眼壓過高可能導致視神經受損,稱為青光眼。由於雷射術後需使用類固醇眼藥控制發炎反應及癒合過程,而少數人對類固醇較敏感,長期使用可能使眼壓升高。一般而言,PRK較LASIk發生率高,因為前者需點藥3-4個月,後者只需1-2星期。但停用類固醇並給予降眼壓藥後,通常可以恢復正常。
11.喪失視力
不論任何手術都有其一定的風險存在,就像人生一樣,任何事均有可能發生。眼科醫師最擔心的莫過於嚴重的感染深入眼球內時(稱為眼內炎),可能喪失視力,只是機會極低。就像配戴隱形眼鏡亦有可能角膜潰瘍,甚至眼內炎,其機率並不亞於雷射視力矯正。而LASIK中須用角膜切割儀切起角膜皮瓣,若角膜皮瓣嚴重的不規則,可能使見到的影像變形,達到法定失明的程度,而需要角膜移植。
二、角膜切割儀可能的併發症
3.皮瓣皺折
角膜表面要維持平整、光滑,才不會影響視力。如果皮瓣蓋回時不平整或是術後幾天內,有碰撞、揉眼睛等情形,可能使皮瓣產生皺折,甚至移位。因此,術後第一天及一星期時的檢查最重要,若有皺折或移位可儘快將它掀起再蓋回去,並輕輕撫平。皺折存在太久,反而沾黏定型,不易撫平。
4.角膜瓣分離
正常情況下,角膜瓣有一小部份仍在角膜上,就像門上的絞鏈一樣,可以打開關閉,皮瓣也可以掀起蓋回。角膜弧度較平或是早期的切割儀未組裝煞車板時,有可能發生角膜瓣完全分離(稱為自由瓣)。此時應將它蓋回,必要時需縫合。但自由瓣可能會掉落,就像隱形眼鏡脫落一樣,但事實上LASIK發展初期還沒有絞鏈的觀念,當時的皮瓣都是自由瓣,患者仍可正常地癒合。然而產生角膜混濁的機會較高,尤其是雷射切割較深的人。
6.沙哈拉沙漠症後群
這是一種發生在角膜瓣下面的非感染性發炎浸潤反應,檢查時可見發炎細胞聚集像沙粒一樣而得名。原因仍不清楚,有人同時兩眼手術,卻發生在一眼,也有人是前次手術沒有,再次手術時才發生。只要早期發現,採用加強點用類固醇藥水方法,應能成功治療該症狀。極少數人則需將皮瓣掀起,加以清洗移除發炎細胞。
7.角膜前凸
有極少數人,切削深度在公認的安全範圍內,但手術後仍發生角膜不正常往前凸的情形,因此對於深度近視及角膜較薄者要小心。輕微者會造成散光,需配戴硬式隱形眼鏡矯正,嚴重者可能需作角膜移植。
8.不規則散光
前述的這些情形,不論是手術中的狀況或手術後的復原過程,若足以造成角膜表面不規則的情況下,均可能產生不規則散光。不規則散光大部份可在術後一個月內自行改善,然而不規則散光不像規則散光一樣,有一定的軸度,可配戴眼鏡矯正。不規則散光可能需靠配戴硬式高透氧隱形眼鏡,將不規則表面壓平來矯正。嚴重的不規則散光可能使患者手術後,達不到術前最佳矯正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