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xh
Advance Member
 
yx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信義區
文章: 366
抗衡華碩、鴻海、精英MB帝國!微星、技嘉錯失良機

抗衡華碩、鴻海、精英MB帝國!微星、技嘉錯失良機
微星坦承5年前與技嘉合併案無疾而終 然若重啟協商大門仍大有可為

--------------------------------------------------------------------------------

(記者陳玉娟、曾而汶/台北) 2006/03/29

 一線主機板(MB)廠微星(2377)5大創辦人之一、現任業務本部資深副總經理盧琪隆日前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首度坦承,微星和技嘉(2376)早在5年前便曾針對雙方合併事宜進行談判,但至今仍未能有所結果。技嘉董事長葉培城亦對此首度公開回應指出,先前雙方私底下的確有在非正式場合聊過此議題。

 盧琪隆28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微星與技嘉在5年前曾在台北君悅針對合併事宜正式會面,雙方在座高層包括他本人、微星董事長徐祥、葉培城及技嘉總經理馬孟明,但未有具體結果,迄今未曾就合併事宜再有過任何會面談話。不過,徐祥對此鄭重否認,強調雙方從未接觸過。

 葉培城則表示,過去曾有幾次與徐祥在私下聚餐場合聊過合併事宜,雙方有交換一些意見,但未有具體結果。3位當事人說法出入頗大,相當令人玩味。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市場便陸續傳出鴻海(2317)有意買下技嘉,或是微星將與技嘉合併消息,然當事人對相關傳言皆採取不予回應及否認態度,如今證實,微星和技嘉在5年前真的曾慎重坐下來討論有無合併的可能,足見這幾年來市場有關合併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儘管盧琪隆表示,現在雙方合併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但台個人電腦(PC)業者咸認為,若微星和技嘉在5年前真能攜手共進,今天全球MB產業版圖重新改寫的可能性非常高,微星和技嘉也不用承受幾年來營收都只能在新台幣600多億及300億∼400億元之間徘徊,甚至2006年主機板(MB)出貨量加總起來還不如華碩在2004年出貨量,其實2業者前途原本可更加璀璨。

 台PC業者指出,微星和技嘉在過去可說是與華碩(2357)並駕齊驅的主機板3雄,然近5年來各自發展的結果,微星和技嘉卻陷在苦尋出路的窘境,過去輝煌氣勢早已消失殆盡,如今MB市場生態已不同於以往,集團化是必然趨勢,在不敵華碩、鴻海強大壓力下,微星和技嘉若能重啟協商大門,MB產業仍將會有另一番格局。

 一線MB廠則認為,技嘉無OEM但強項是通路,微星則擁有OEM優勢,若2廠合併應能發揮互補綜效,是好事一件,以目前MB產業競爭激烈程度來看,前3大廠華碩、鴻海、精英(2331)早已高舉集團大旗,以垂直整合策略持續擴張版圖,反觀微星、技嘉營運成績始終停滯不前,現在談合併雖然時間點已不如5年前,但還不失為技嘉、微星當前另一條出路。

 據市調機構統計資料,微星2002年MB出貨量便已達1,310萬片,2005年卻僅增加至1,800萬片;技嘉2002年MB出貨量為1,170萬片,2005年亦只有提高到1,640萬片;相較之下,華碩2002年MB出貨量為1,800萬片,2005年已大幅成長到5,200萬片,3雄MB出貨差距從原本數百萬片,拉大到數千萬片,勝敗立判,至於在筆記型電腦(NB)等新事業成績差異,就更不用說了。

 台PC業者認為,同樣是以MB起家,為何華碩能更上一層樓,關鍵在於主事者的膽識、決心和魄力,現在華碩不僅在NB等新事業闖出名號,為因應NB取代DT效應恐將對MB事業造成衝擊,在2006年3月組織重整時還特地成立「White Box事業處」,近期更全力進行垂直整合和對外購併佈局,以對抗勁敵鴻海,至於在原地打轉的微星和技嘉,早已難與其匹敵。

 PC業者打趣地說,技嘉和微星的股市代號各為2376和2377,只差1號,若5年前可以少掉任何1個,或許今天就能創造出與華碩、鴻海鼎足而立的新局勢。


     
      
舊 2006-03-29, 08:11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xh離線中